第724章 百姓石碑
【記住本站域名找台灣上台灣網,精彩盡在??????????.??????】
返晉陽首要之事,對趙基而言不是去皇宮拜謁監國皇後,也不是去找祖父商議總結這大半年的軍政事務。
更不是去各處別院看女人和孩子。
家庭很早以前就不是趙基生活的必需品,尤其是發動安邑兵諫之後,從那個時候開始,任何的家庭隻會成為趙基的拖累。
要戰死在外麵,要事業失敗遁走匈奴諸部中……總之,安邑兵諫之後,趙基已經不可能通過整體的家庭建設以聯姻的方式壯大自身。
強行建設一個家庭,並視這個家庭為精神依靠靈魂港灣……那這大的軟肋插在頭頂,會成為一切災難的源頭!
哪怕到了如今,趙基依舊維持著一股光腳光棍精神……大不了打爛一切,讓所有的東西從頭再來一遍。
這不僅是對敵人的威懾,也是對內的警告。
帶著這種若有若無的毀滅氣息,趙基返回晉陽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登上城西龍山,前往山中英烈陵園灑掃祭奠曆年征戰時陣亡的吏士英靈。
陵園其實也是一處馬場,這墳墓都埋在半坡平地上,如似梯田一樣。
墳墓縱橫有序,仿佛陣位一樣。
不適合挖墳的陡坡,也會挖出三尺見方的平地,用來蓄水和種植樹木,樹木以板栗鬆柏為主。
平闊處會采割雜草灌木,持續種植移栽苜蓿。
說這是馬場的原因也在這,陵園區域內任由馬群自由覓食,由這些馬匹日夜陪伴陵園中的英靈。
趙基來灑掃時過於突然,陵園令未能提前做安排,以至於陵園被趙基的衛士忽然接管時,陵園內還有兩千餘匹馬分成大大小小的馬群,於各處覓食。
戰車抵達,趙基望著道路兩側鬆柏綠植構建成的林木護牆,這種人工栽植的林木帶十分密集,可以很好的將大型牲畜隔絕。
道路兩側是各種果樹,不管誰來陵園祭奠,必須帶五棵拇指粗的樹苗。
馬超勒馬左右觀察,神情好奇。
此刻的馬超穿戴他特意改製的鎏銀明光盆領鎧,外罩緋紫鮮紅斜紋交織文武繡袍,而頭頂上又是前帽簷特意製大曲線上翹的氈笠。
為了好看不影響射箭,馬超這頂氈笠的兩側被削短了一些。
在趙基看來,馬超這頂特製氈笠就是一個十分誇張的飛機頭發型的改版。
馬超左右觀察……他其實對這種地方感到很不適應,很不理解趙基的心思。
對絕大多數正常的官吏而言,間隔將近大半年才返回晉陽,理應快些入城與家人團聚,然後設宴會見舊吏,交流各種事情觀點,傳播新的指導精神。
可趙基倒好,竟然來到龍城陵園。
這本就清涼,馬超時刻保持著凜然警醒的狀態。
趙基倒是情緒如常,在陵園護林前下車,又換馬入內。
他觀察道路兩側的墳墓,都是在坡上重新整理出平地,然後才挖墳。
所以墳墓之間間距齊整,可墳墓群之間因地形變化,錯落於各處,又有各種新移植果木如似旗幟,使得各處陵墓群仿佛軍陣一樣。
又行快五地,周圍地勢更開闊平整,可這平地大量閑置……陣亡的吏士數量有限,還沒填過來。
這附近有涓涓山間溪流,水量相對充沛。
所以也挖掘溪流,壘土石淤積做壩,形成一處十幾畝大小的平靜水塘。
水塘附近就是建好的陵廟,陵廟周圍沒有鬆柏樹木,倒是插立五色旗。
為迎接趙基,都撤掉了舊旗,插立嶄新的新旗。
這些新旗也多是來這祭拜親友袍澤的官吏士人所贈;而舊旗其實更搶手,出售這些沾染英烈氣息的舊旗,也是陵園的主要收入之一。
不能說是出售,隻能說是回贈。
陵園接受捐助,你捐納的物資超過一定數額,那陵園這肯定會送你一套五色旗以做紀念。
板栗銷售良種繁育,則是陵園的另外兩個收益項目。
當趙基來時,陵園令丞以及各種監使三十餘人齊齊上前,對趙基行軍禮:「卑職拜見大司馬。」
其中幾個少監使者殘疾嚴重,行禮艱難。
趙基沒有把他們當殘疾人,仿佛沒有看到他們的殘疾不便之處:「宰殺牛羊,我要大饗吏士。」
「喏!」
眾人再拜,趙基也不言語,邁步走向陵廟。
廟內沒有神像或畫像,更沒有靈牌之類,供桌之後隻有一座霸下馱載的石碑,其上是百姓二字。
趙基望著百姓二字,周身內外格外清涼。
跟隨入內的馬超第一次來這,看到百姓石碑,他缺乏代入感。
諸葛亮也是第一次來,勉強跟在隊伍最後麵,算是擠進了廟內。
他八尺二寸的身高在趙基親隨官吏中毫不顯眼,好在百姓石碑足夠高大,諸葛亮也能一眼看清楚上麵的兩個字。
百姓二字,基本囊括了陵園內的每一位英靈。
哪怕是匈奴鮮卑諸羌義從,也在覆蓋範圍之內。
趙基解下佩劍,上前七八步就將佩劍放在供桌上,開口:「遼東戰事迫在眉睫,待破除群賊,就有更多人力來增修擴建陵園。若在冥世之中能有所助益,還望列位不要怠慢。」
說罷,趙基後退七八步,他對親衛將高陽龍示意,高陽龍立刻與常茂提著一筐拇指粗的大香上前。
其他人跟隨趙基立在原地靜靜觀看,高陽龍常茂二人很快點燃一百支大香,插在百姓石碑上預留的孔眼中,這些大香斜斜向上,燃燒時青煙彌漫,又順著屋頂預留的小天窗匯流而去,有著一種讓許多人說不出的詭異之感。
上香完畢後,趙基揮手示意,隨行屬吏倒退而出,很快就剩下趙基一人。
他很隨意坐在藺草編織的蒲團之上,也是沒有多少多餘的情緒流露。
對於這的一切,他不會產生什癡迷依賴或偏信的想法,來到這更多的隻是想表態,以激勵全軍吏士,降低遼東戰役期間軍中的阻力。
至於更長遠的東西,趙基也懶得思索。
此時此刻,也就這些蓋棺定論的英烈之士,或許才是值得信任的。
來這一趟,趙基才能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當然了,先來這祭拜英靈,也是故意晾曬晉陽城內那些自命不凡的活人。
用這種辦法,告訴那些人,比起英靈以及背後的軍隊,你們這些活人的價值其實很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