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雙擊屏幕即可自動滾動
    麵對聞巽的侃侃而談,秦時微笑地捧起茶盞,神色淡然:

    “先生所言甚是。”

    聞巽閉上了嘴。

    “王後並不讚同,是嗎?”

    他年齡比秦時大許多,又久曆山川貧苦,如今識人情緒自然也是個中翹楚。

    對方的興趣是麵對洪鍾大呂,還是瑣碎日常,他自有分辨。

    秦時沉吟一瞬:

    “先生的建議雖好,但我卻覺得並不是最好。因而這個問題暫時擱置,且待明年有了成績再來分辨更好。”

    聞巽眉頭一皺:“敢問王後,是王後儉樸、令上行下效,不利天下萬民,不夠為聖人典範嗎?”“還是說,先師尊儒術、重教化,亦不是如今秦國所需?”

    就說是個杠精刺頭呢。

    隻不知麵對姬衡,對方還敢這樣反問嗎?

    秦時歎息著,將茶盞緩緩擱下,又看側方的史官,對方此刻提筆蘸墨,眼神奕奕,顯然迫不及待要將後續的話也記錄了。

    她在心中打完腹稿,此刻神色越發沉靜:

    “我先來回答先生第一個問題。”

    “貴人儉樸,令上行下效,確實是一樁美德。”

    “但,秦國、乃至秦國百姓,如今最缺的不是美德。”

    聞巽眉頭大皺,並不年輕的臉上緊繃著嚴肅的神采。

    想來眼前王後倘若回答的不能令人信服,他恐怕又要辭去招攬,再次歸隱山林了。

    然而秦時隻是眉頭舒展,娓娓道來:

    “假如我與大王不建造宮殿,不培育琉璃,不生煤炭取暖。貴人們也跟著不敢穿綾羅綢緞,不敢簪珠戴玉…”

    “那,庶民呢?”

    “山民須伐木抵稅,沒有宮殿需要木材了,木材不再有人購買,或者有豪強壓低價格……他們用什交稅?”

    “貴族們不要琉璃,不穿綾羅綢緞,不簪珠佩玉,那琉璃工坊暫停,桑蠶將不再有人收購。織女農戶輟夜不停織機,一匹布換不了一鬥糧食。”

    “挖玉的不毛之地,采珠的貧瘠海戶一一他們都會沒有生計。那鹽堿海灘,可是種不了地,建不了工坊的。”

    “聞先生,你是為了成就一名聖人,還是萬千庶民?你當真在為他們請命嗎?”

    角落,史官奮筆疾書。

    側方,赤女烏籽二人呆呆聽著,墨汁都淌落下來。

    而一旁一直沉默的燕琮,更是靜寂無聲。

    隻有聞巽,他先是茫然,而後沉思,隨後卻又恍然大悟,因而又重新奮鬥起來

    “王後言語,實在過於誇大其詞!”

    “殊不知伐木山民,每年死去無數。采珠人家,亦是諸多屍骨無存!”

    “若按王後所言,難不成要全天下的貴族奢侈起來,如此才能富國嗎?!”

    秦時歎息一聲:“先生,你沒聽明白一一這一切,都在【有度】二字。”

    “貴人一味儉樸,財帛存於庫中,會使得戶樞不轉,死水一潭。”

    “而奢侈成性,互相攀比,則又會抬高物價,使得利益衝擊,流水如洪,摧折盡泥沙。”

    “而如今,宮中王後用琉璃做窗,貴人們定當爭相效仿。工坊有了收入,便要多雇庶民采礦搬運。”“商人帶著它互市流通,亦需要大量人手搬搬抬抬,小心護。”

    “庶民們手中攢幾枚大錢,便可換上一鬥粟米,又或者冬日能燒煤炭,如此,有工做,就有人能活“國庫貧瘠,但國防不可一日鬆懈。”

    “百越之地,有狼兵虎視眈眈。西域各國,胡羌戎狄每年劫掠。各地天災要撫恤,官員吏民要發薪餉。”

    “兵器打造、醫藥采買,萬事萬物,離不開【錢財】二字。”

    “而錢財自貴人手中的流通,來到庶民手中,他們拿去采買物品,期間種種所得稅錢,亦向國庫流轉。“貨暢其流,以通為利,農末俱利,關市不乏。”

    “而我,”她苦笑一聲:“先生看我,是儉樸還是奢靡?”

    聞巽沉默了。

    事實上,便是當真用華貴琉璃做窗,眼前的秦國王後仍舊顯得十分樸素。

    他當年周遊列國,可是見過貴人寵姬拋撒數鬥珍珠入湖水,隻為看一眼雨水如珠。

    殿內史官運筆如飛,此刻已然記得滿頭大汗。

    而聞巽靜默良久,終於歎服拱手:“王後所言卻有道理,是我不通經濟之道,大放厥詞,實在不該。”秦時本來覺得他可能不大得用一聽起來像是懷揣聖人夢想但不通俗物的死讀書之人。

    但對方認錯這快,又覺得並不是全無可取之處。最起碼人家拿聖人要求自己,很可能他自己本身也有這樣的自律。

    想到這,她耐心又多了幾分。

    畢竟,這樣的大才如果能夠招攬來,以他的名聲傳播出去,明年甘泉宮的考課,能參與的人必定會更多。

    看聞巽麵有慚愧之色,她反而打點精神,又接著說道:

    “至於說【尊儒術重教化】是不是如今秦國所需……”

    “先生,我不懂治國,但以我淺見一一並不是。”

    聞巽愕然抬頭!

    他麵上仍舊帶著些羞愧,可這番回答,卻著實令他肝膽俱碎,萬念俱灰!

    罷了!

    罷了

    他幾乎就要體麵拱手,挫敗離去,但到底仍是不甘心

    先師荀子乃是至聖學者,他之言語,如今津航學海,從者如雲!

    王後為何、為何一

    他咬牙,此刻滿頭大汗,卻仍是倔強求問:“為何?!”

    “先師理念重規矩、受教化,尊禮節,從法理。”

    “既博采儒家所長,又有法家理念。”

    “難道王後認為,秦國如今的苛政當真合適嗎?”

    秦時搖了搖頭:

    “先生滿腹經綸,應當是讀過《管子》的,敢問一一倉廩實而知禮節,何解?”

    “我秦國百姓,如今是否倉廩俱豐,溫飽不愁了?”

    那自然是遠遠沒有的。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還掙紮在生死線上,僅能生存罷了。

    聞巽橫眉:“即便財物流通,以我秦國如今的重稅,百姓苦不堪言,又何來溫飽?”

    這個秦時沒法反駁,如今秦國重稅重役,苛政猛於虎啊!

    但,她要說的不是這個。

    “先生的理念我曾聽過一雖說博采了韓非子的法理之念,但本質上,仍是尊奉儒家禮節教化。”說是【儒皮法骨】,還遠不到這個地步呢。

    “但庶民饑餓,麵前有麥餅一張,需與眾人奪食才能分得一口。若實行先生的理念,此刻當有人以刑罰約束,而後以儒家經典來教化……”

    聞巽眉頭皺得更緊了:“這難道不對嗎?”

    秦時歎息:“可倘若是一鄉、一縣、一郡、一國的百姓,都在爭奪這樣的麥餅呢?約束?怎約束?又有多少人來教化?”

    窮,太窮了。

    當人連最基礎的溫飽都無法維持時,儒家想以教化來改變眾人,這是違反人類天性與本能的,最終都會導致失敗。

    而如今苛政猛於虎,就是在這岌岌可危的國度上,用嚴苛的法令來約束著人,不要在懸崖周行危險之舉。

    抱薪救火,解不了一世,卻能勉力支撐著。

    直到一一大廈傾塌的那一天。

    所以,盡管深知秦國如今法網過密,可在沒有更溫和的處理方法之前,為保天下穩定不起動亂,秦時仍是沒有貿然對姬衡諫言。

    聞巽再次說不出話來。

    枉他飽讀詩書,自覺先師之法天下無雙。

    國中貴人不曾啟用,乃是他們圖一時淺見,隻為王權專橫,不惜民力,不愛眾生。

    而如今,羞於見人的競是自己!

    他黯然歎息,滄桑的麵孔陡然老邁許多,連眼中都都含住了痛苦的淚水。

    一生所學,一生信仰,在此刻,到底還是做不到為民請命了。

    他深深拱手下拜,仿若此生都再直不起這老朽的脊背。隻打點起全部的精神,最後問道:

    “多謝王後為小民解惑。”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隻不知在王後心中,又是哪家的學說更適合大秦?”

    秦時微笑起來。

    有些話她不能直接對姬衡諫言,但卻能總第三人之口,令他得知。

    此刻,她終於說出了一直以來橫亙在心的想法:

    “黃老學說。”

    聞巽一愣。

    他想過諸般大家,連墨子都曾認真思考過,卻未曾想,竟是【黃老】?!

    而秦時則補充道:“德刑相濟,禮法並用,無為而治。”

    “在我心,這就是適合接下來的大秦的學說。”

    而聞巽喃喃念誦幾遍,此刻恍然苦笑:

    “我懂了!”

    德之教化,刑之刑罰,二者相濟相合,即是賞善罰惡。

    在教化的時候要有刑罰加以補充,在刑罰的同時,也要考慮是否能引導教化。放棄嚴苛死板的法律條文,遵循人性的發展。

    如此,倫理階級與習俗,來維持公序良俗和道德觀念。

    而法律製度與規則,用來界定權義務,保證惡有惡報。

    最後,【無為而治】作為國策總綱,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也遵循民生和市場的發展規律,不強行幹預,不妄為……

    徹底打破了此前商君製定的【以刑製刑】的嚴刑峻法。

    聞巽苦笑一聲:“王後果真……”

    他沒能說下去,此刻隻黯然長歎:“小民,愧不敢見,如今還請離宮一”
章節報錯
推薦閱讀

本站隻收錄已完結小說,所有小說由網友上傳,如有侵犯版權,請來站內短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處理。

可樂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