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雙擊屏幕即可自動滾動
    秋意寒涼,梧桐落葉。

    蘭池宮上下忙忙碌碌,都在準備著搬遷事宜。

    秦時處理公務之餘,看到赤女跟烏籽正團團轉處理著侍從們回稟而來的種種瑣碎事項,心頭不禁生出一抹歡喜來。

    做王後真好啊。

    遷宮隻需抬抬腿。

    既不需要跟裝修設計師工人們扯皮吵架,也不需要整理行李到半夜,搬過去後還要一一整理。她停下筆來:“烏籽,臨近過年時搬家,宮中上下必然忙碌不休一一跟侍從們說一聲,歲除日,蘭池宮上下皆有賞。”

    歲除便是除夕,隻如今秦國並不如此稱呼。而烏籽聽罷這話,又看了眼宮中其餘服侍的眾人,不由笑了起來:

    “謝王後!”

    雖大家麵上不顯,但等下了值,還不知個個要如何歡喜呢!!

    烏籽心道:王後,當真好受歡迎啊!

    臨近中午,秦時終於處理完今日呈上來的宮務,此刻便吩咐道:

    “去道宮看看吧。”

    看看如今方士們煉丹,用的是什丹鼎技藝。

    誰知馬車方才備好,宮外便有黃門傳訊:

    “王後,太史令求見。”

    秦時頓時好奇:“太史令?”

    太史令袁忻也是心中發苦。

    自打今年大王西巡回宮,他整個人便如一隻陀螺,轉啊轉的沒停過。

    先是夜觀星象不好,熒惑守心,大凶之兆。但大王還在西巡途中,無人可說,因而提心吊膽,夜不能寐。

    好不容易大王西巡回宮,大凶之兆已破。然而再一抬頭,又有東郡墜星……

    老實說,那時太史令自己也想搖搖欲墜了。

    他年紀大啦!真真折騰不起了。

    未曾想大王西巡途中帶回來的貴人,竟有如此膽魄,三言兩語,便讓大王由怒轉喜,格外開懷。他喘了口氣。

    而後燕將軍薨逝,大王又命他堪輿封墓,測算時辰,一路奔波……苦也!

    回到鹹陽宮才剛喘口氣,第二日就聽說大王要冊王後了……

    此時秦國上下尤重天時星象曆法,他這太史令,此前不過每逢大事卜一卜。

    到如今,卻是一卜再卜,壓根沒停過。

    又得知王後這樣神奇的身份,如今宮人們都傳她乃是昆侖仙使。

    太史令斟酌來去2000多年後的秦國人,這又怎不算仙使呢?

    更何況有此王後,天幕中紫微垣中一片大吉,他因此終於享受了些許閑暇時光。

    雖也眼饞王後所說的那些金丹秘法,但這老邁身軀可不能顯得太閑了,因而還是年後再使人抄錄去吧。誰知人在觀星台,一大早擁被才醒,卻又被大王傳召!

    太史令深覺命苦!

    於是洗漱整理,又匆匆前去。

    彼時大王才從演武場出來,略梳洗後,便遣人將他召至殿前,而後問道:

    “王後何時可為我秦國誕下太子?”

    太史令:???!

    大王,你才成婚兩個月呀!

    大約是他眼中的震驚太明顯,姬衡眉頭一蹙,便又問道:“太史令夜觀星象,竟未能得算嗎?”袁忻痛苦搖頭:“人主煌煌氣運,老臣隻能看既定之事,卻不能輕易卜算將來。”

    “倘若人人得看此事……”

    那此前大臣們還糾結什?

    隻需暗自請托他算一算,宮中兩位王子有沒有繼承之資便好了。

    若他真有這本事,當初大王西巡出發前,他便該喜滋滋催促大王快去,路上有咱們秦國的王後!姬衡眉頭緊蹙。

    他並非不明白。

    隻是,就像醫明暗地的擔憂一般,待過了新年,他便三十有七。

    這偌大一個秦國,國君在這個年歲卻還未有太子,國祚恐將不穩。

    西巡途中,他命懸一線之事雖嚴密封鎖,但難保時日久後不會被人翻出來,六國遺民若配合作亂……太子……太子!

    “寡人知道了。”

    他揮手,太史令便迅速退下了。

    但退下並不代表這件事完結。太史令思來想去,還是打算來蘭池宮觀一觀王後的麵相一

    萬一有所得呢?

    如今黃門引他進得殿內,秦時不知道這老臣心中的為難,隻是好奇道:

    “太史令今日怎有閑暇到蘭池宮來?”

    袁忻有話卻不好直言,此刻看著王後腕間露出的那支兩千年後的腕表,便含笑道:

    “臣聽說王後有圭表一支,如銅晷刻漏,分毫不差……”

    “這個,時日久了也有誤差,倒算不上分毫不差。”秦時褪下腕表。

    這支造價高昂的腕表姬衡隻略賞了一番,便又徑自將此物還她,日常也並不顯得好奇。

    秦時還當如今秦國人對這等【奇淫技巧】的東西半點不感興趣呢。

    如今太史令有眼光,她也頗覺歡喜,侍女在旁捧著托盤,將其轉呈到太史令手邊。

    太史令恭敬道謝,半點看不出這是他臨時想出的借口,而將此物捧在掌中,他卻發現這果然是枚寶物!且不說這寶光璀璨的藍寶石切麵,隻這沉甸甸又光滑如鏡的不知名金屬,便顯得寶氣縱橫。再看上頭不斷走動的指針,長中短一共三支,他隻略微一看便明白過來:

    “我大秦這十二時辰……”

    上頭有12個點,指針指在其中一處,推算下來,恰是如今時辰……

    秦時知道,他想說的是兩千年後的秦國,還是這十二時辰。

    但宮中人多口雜,不便如此,因而便又笑著解釋道:

    “這12時辰在我家鄉化作24小時,每一刻度便是半個時辰,即一個小時。一晝夜,短指針走兩圈便是…而這表盤中下方,則還有一片不知名字符。

    “敢問王後,這又是何意?”

    秦時看了看,便笑道:“按照陰陽和合曆法,上頭所示,正是今日一一九月二十五日。”

    小老頭兒喜形於色,秦時看了也歡喜,此刻便教他如何調整時辰,切換日期。

    太史令擰著弦,沉迷於此,顯然是覺得這小小妙物已巧奪天工。

    眼看著上頭不知名字符一個一個跳動,他在心中大約對應著日期和文字,也頗有成就感。

    然而那文字從規律的數字字符跳動,驟然又轉成了另外兩個筆畫複雜的字。

    他不禁疑惑的又重新調整,再看一遍:

    “敢問王後,為何此時多顯出來字符?”

    簡體字的數字筆畫十分好認,他多看兩遍就能對應的來。偏偏在【九月初三】這日,旁邊會多出文字來。

    左右再切換,九月初四與初二都並無異常。

    秦時看了看,笑得很是隨意:“二十四節氣,九月初三對應節氣乃是霜降,因而上頭會有提醒。”“所謂霜降前後,種麥不愁一一我秦國如今種麥的人不多,這習俗諺語就隻聽聽便好。”

    太史令沉默下來。

    片刻後,他將腕表恭敬放回一旁的托盤,而後問道:

    “老臣鬥膽,對此寶頗有興趣,不知可否賞老臣鑽研些許時日?”

    “這有何難?”

    秦時等的就是這句話。

    姬衡說的沒錯,圭表在秦國並非無有替代。

    身為上位者,她若非習慣了,日常連自己看時辰的需求都沒有,自有下屬會時刻回稟。

    太史令便是將此物拿回去拆了,她也覺得值。

    眼看著對方歡喜又激動地抱著匣子迅速出了殿門,仿佛此次前來,就隻為了這枚腕表,秦時不由失笑:“待下午,太史令不會又想起他未完成的事,還要再來求見吧?”

    倒是赤女在一旁微笑:

    “王後曾對著腕表說節氣調整,以及曆法,如今將腕表交由太史令,是有意令他鑽研嗎?”秦時看她一眼。

    天文曆法一事,關乎王權正統,在她有若幹關於民生的諫言要說之前,並不好拿這個再去跟姬衡直說。但若是負責天文曆法的太史令主動察覺呢?

    霜降啊……

    她還有24節氣種植歌呢,雖然要種植的許多東西,如今秦國都還沒有,但漢朝有二十四節氣,有太初曆,有絲綢之路,秦國也遲早會有的。

    天文曆法對於國家來說,是對農時的校正。

    對於農民來說,能讓文化貧瘠的他們能更準確的把握天時,增產增收。

    太史令大人可千萬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啊!

    畢竟十月初一過新年,她著實是不適應。

    而後下意識抬抬手腕,發覺其上空空,便又失笑道:

    “走吧,去道宮看看。”

    太史令果然是行至半途,才突然發覺自己並未來得及觀察王後麵相。

    那大王的太子一問,若改日再提,他總不能還拿今日這話搪塞吧?

    可是………

    他猶猶豫豫,看看茫茫青天,又看看懷中捧著的匣子,想那上頭奇怪字符以及王後說出的二十四節氣……

    九月初三,霜降日。

    好似農時記錄中,霜降確實就在這日前後!

    這樣的陰陽和合曆法如此精準,莫非比如今的顓頊曆,要更加能對應天時嗎?

    而如今秦國立法節氣,不過是二分二至與四立。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有經驗的老農們根據這8個天時,便能大約估算出種地收割的時日。

    但這需要積年經驗,也要時刻觀測土地情,若無人傳承指點,便容易有差錯。

    在這個生產力薄弱的時代中,農時若有誤差,是會耽誤全年收獲的。

    他越想越是心動,此刻便不由又心痛歎惋起來:

    大王真是的,著急問什太子啊!

    與王後日日相處,都未曾觀摩此等寶物嗎?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一一也在播種與秋收啊!
章節報錯
推薦閱讀

本站隻收錄已完結小說,所有小說由網友上傳,如有侵犯版權,請來站內短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處理。

可樂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