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雙擊屏幕即可自動滾動
    自唐代起,福建移民成為海南開發的主力軍。

    五代十國時期,福建莆田移民的後裔已在海口、文昌形成聚居地,此地以宗族社會為主,吳氏、符氏、陳氏等大姓分布於環島沿海,內陸山地則仍以原住民為主。

    此時道教尚未在沿海地區徹底傳播,這維持得依舊是古老的巫觀信仰。

    鄧肯美美地吃了一頓海鮮大餐。

    他原本打算直接進入海南的山地內陸,尋找當年被擊潰的赤軍餘部,不過卻在路過海口附近的村落時,不由停下了腳步,凝視著遠方的一座神廟,神色十分震驚,喃喃道:“當世難道還有真神?”這神廟上籠罩的靈光他實在是太熟悉了。

    不同於尋常的城隍土地廟,那神廟的靈光凝而不散,就好似有一絲神靈的意誌降下,諸邪辟易,尋常的孤魂野鬼也不敢靠近這。

    鄧肯瞬間便來了興致,他打扮一番,朝著前方的村落靠近。

    “老丈。”

    “這神廟供奉的是哪路神仙?”

    鄧肯攔下一個虔誠跪拜的信徒,這的村民以漁民居多,但是附近也有墾荒的痕跡。

    那老丈神色驚訝地望了鄧肯一眼,遲疑了片刻後道:“公子是外鄉人?”

    鄧肯微微點頭。

    那老丈指了指身後的小廟,解釋道:“麵供奉的是通賢靈女,亦喚作龍女。”

    龍女?

    難道這也有真龍?

    鄧肯神色越發驚訝,在告別那老丈後,朝著前方的小廟走去,這神廟雖然不大,可是打掃得十分整潔幹淨,麵的廟祝是一個老婦人,她似乎正在為人占卜吉凶,用得是巫教的手段。

    巫教雖然落寞了,但是在沿海南疆等地,依舊擁有著很強的影響力。

    那老婦人抬頭望了一眼鄧肯,那間渾身一顫,手中的龜甲灑落在地,她顧不得眼前的客人,急匆匆起身迎向了鄧肯的位置,停在小廟的門口,恭恭敬敬行禮道:“貴客臨門,有失遠迎。”

    四星銀灰色標記的巫現。

    鄧肯都沒有想到這小小的神廟內,居然還有巫教的高手,這若是放在西方世界,那可是高階巫師的實力。

    “老人家有禮了。”

    鄧肯好奇地打量了一眼四周,這神廟略微破舊,沒有什財物,那四星標記的巫現也衣衫破舊,完全看不出來是真正的巫教高手。

    他從袖口取出一枚碩大的珍珠,遞了上去道:“可有餘閑帶我四處看看?”

    既然此地有真神,那大可看一看。

    那老婦人神色遲疑,而後伸手接過珍珠,恭敬低頭道:“貴人賜,不敢辭。”

    “請跟我來。”

    鄧肯遊曆天下,不知道路過多少道門佛門的地盤,可是卻從未見過真神的靈光,卻沒想到在這一個小地方,居然能看到一尊真神。

    雖然目前還很弱小,大概是微弱神力到弱等神力的水平,但卻也是正兒八經的正神。

    神廟內供奉的乃是一女子,便是老丈口中的“通賢靈女’了。

    鄧肯隻是看了一眼,便渾身一震。

    那神像的模樣,他好像有點熟悉,似乎真是一位了不得的大神,而且還是民間造神的巔峰之作,不亞於此時道門推出的玉皇大帝,甚至可以說她後世的香火要比玉皇大帝旺盛太多太多了。

    “現在是北宋年初,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麵供奉的應該是那位。”

    “就算不是,也跟她有莫大的關係。”

    鄧肯都已經不需要進去了。

    他隻是靠近看了一眼,便知道這神廟跟誰有關係。

    媽祖娘娘。

    巫現傳承的最後之作,也是數百年來,巫教出身的人麵,唯一一個得到正神位格的存在。媽祖的原型為林氏女,出生於福建莆田湄洲島,生前是一位女巫。

    她的誕辰有許多說法,有說是五代時期,有說是北宋年初,後來在清朝時期統一為公元960年,也就是今年的三月份。

    但很顯然,此方世界已經出現了她的信仰。

    中原沿海等地,尤其是福建等地,巫教的信仰由來已久,在秦漢朝以前,閩越先民崇信巫道,各地方誌文獻存有許多關於巫現的記錄。

    中巫。

    巫教雖然被道門佛門壓得抬不起頭,但在北宋年初時,確實出了一個了不得的存在。

    難怪他看到了真神的靈光。

    “不過她此時尚未被後世王朝加封,神廟信仰遠遠不如道門的神靈。”

    巫教已經不太行了。

    最後能活下來的,都是跟佛道儒三家融合後的巫教傳承。

    鄧肯在這小小的神廟內轉了一圈。

    廟雖小,香火卻旺,信徒也虔誠,在福建移民當中影響力很大。

    他緩緩抬起手掌,一旁的老婦人趕忙遞上一炷香,神色似乎有些惶恐,她不知道鄧肯的身份,但是依靠巫教的傳承,卻能覺察到了一絲異常。用後世江湖的說法,海南是巫教剛剛開發出來的堂口,派到這的巫觀基本上都是有兩下子的。

    要不然正常情況下,一處小小的神廟不可能有四星銀灰色的巫觀作為廟祝。

    鄧肯沒有說話,亦沒有跪拜,而是伸手接過香,作揖三下,隨手插在了眼前的神像前。

    既然碰上了真神,那就上一炷香,聊表敬意。

    青煙渺渺。

    鄧肯上完一炷香,也沒有停留,朝著一旁的老婦人笑了笑,問道:“我欲去安定,從哪個方向走?”那老婦人慌忙指了一個方向。

    鄧肯道謝後,轉身離去,而他奉上的那一炷香,足足燃了三天三夜,甚至夜幕降臨時,神像上還浮現一縷凡人肉眼不可見的微弱靈光,似乎神靈也感應到了這一縷與眾不同的香火。

    同為造神,道門推出的玉皇道君,在當前的時代,影響力可比海神娘娘大太多了。

    而且巫教的體係十分散亂,基本上就是民間自發性信仰凝聚出一尊真神,而並非是像道門那樣,有目的性地不斷拔高位格,最後借助中原王朝的力量完成冊封。

    海神娘娘的位格,是曆經一千多年,數個朝代一步一步加封上來的。

    中原神話源遠流長,道門雖然勢大,但卻並非全部,有能力造神的也不止道門一個。

    鄧肯也沒有多做停留。

    他很快進入了島嶼的內陸山地,依靠雲知客打探到的消息,找到了當年赤軍散落的餘部。

    張遇賢起義距今大概有十餘年,當初的十多支義軍基本上消亡殆盡,海南等地也就隻有小股人,他們隱姓埋名,躲入深山老林,跟原住民漸漸融合,基本上已經跟普通百姓無異了。

    “赤軍餘部看起來已經不堪大用。”

    鄧肯的身影站在一處山坡上,他皺眉凝視著前方的山寨,麵設有香壇,數百個標記浮現在眼前,代表著各自的身份。

    一山民(一星)。

    明教信徒(一星銀灰色)。

    明教教眾(二星)。

    一一彌勒教徒(一星)。

    一白蓮社眾(一星)。

    魚龍混雜。

    群賢畢至。

    當初得知張遇賢用永樂年號的時候,鄧肯就猜到起義軍可能跟明教有一點關係,而今日一看,果然造反的事情少不了明教摻和。不過看他們的香壇,倒是跟大明尊教有不小差別,更像是早期的白蓮教和彌勒教。張遇賢起義時,用白雲洞的僧人景全為謀主,大概率當時除了明教外,還有其他的勢力一起推波助瀾。“倒也湊齊了。”

    “正好一鍋端了。”

    “大自在天魔主麾下怎能少得了這些人才呢?”

    統統都是造反的人才啊。

    鄧肯的身影掠空而出,他破空時的音嘯驚動了香壇附近的其他人,這些起義軍的殘兵敗將轉入民間,已經有相互融合,並且轉化為後世的彌勒教和白蓮教的跡象了。

    張遇賢起義用紅衣為號,稱赤軍,元末起義,以紅巾為號,稱紅巾軍。

    “何路高手?”

    那香壇前的中年男子臉色大變,還未反應過來,便看到一身影挺拔的男子站在了香壇之上,甚至雙腳踩踏空氣,震得青煙化作雲環,這驚世駭俗的輕功,讓他不由怔在原地,根本不敢出手試探。鄧肯無視了那些神色驚恐的教眾,他俯視著眼前的中年男子,沉聲道:“張遇賢死後,誰是你們的首領?”

    “帶我去見他。”

    對鄧肯來說,收服他們的難度,類似於黃巾起義後期,大賢良師張角死後,其他的諸侯想要收服黃巾軍餘部,他一人單槍匹馬也足夠了。

    再加上劉銀上位後,整個南漢都是民不聊生,就算是他不出手,民間殺官造反的事情也少不了。那中年男人望向鄧肯的眼神滿是恐懼,聲音顫抖道:“你是何人?”

    “為何想要見我們的首領?”

    大拙手。

    鄧肯根本懶得廢話,直接一掌拍出,眼前的山寨大門瞬間轟然崩塌,他麵無表情道:“帶路。”十餘萬眾,傷亡殆盡。

    鄧肯還以為這有多少人,沒想到就這一點點,若是再篩選一下,估計也就隻能湊出八百人。八百就八百。

    滅掉區區一個南漢,八百人應該也夠用了。

    短短一日。

    鄧肯便以絕對的武力,接管了赤軍散落的餘部,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人都變成了山民,最後他將諸多的山寨香壇統計了一下,真正有戰鬥力的人,還不到八百,也就是五六百人的樣子。

    這五六百人勉強可以編入正規軍,接受過一定的軍事訓練,並且也有一定的武藝在身。

    鄧肯在海南停留三日,隨後直接北上。

    赤軍不堪大用,他就必須另外想辦法,在整個中原地帶,就隻剩下大明尊教了。

    在宋徽宗時期,方臘就是以明教教眾發動起義,一切宗教入中原都得逐漸漢化,大明尊教已經不同於波斯明教,就連教主都是漢人。

    荊南。

    鄧肯的身影踏浪而行,落在了一艘商船上。

    “公子。”

    雲知客的身影從船艙內走出,恭敬道:“已經打探到善母的消息了。”

    “大明尊教的光明使、五使魔,應該也在金陵附近。”

    明教的信仰以光明與黑暗為主。

    它亦被稱作為摩尼教,與密特拉信仰存在直接關聯,摩尼教(公元3世紀創立)源自古代波斯的密特拉信仰體係,密特拉被視為光明之神,其崇拜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的雅利安文化。

    而後,宗教不斷演變,密特拉信仰的核心元素(如光明崇拜和二元論)被摩尼教吸收並重構,密特拉信仰在瑣羅亞斯德教中作為正義審判者的角色,在摩尼教中則轉化為光明勢力的象征。

    摩尼教的創世神話中,密特拉被描繪為對抗黑暗的關鍵力量(第三使),負責淨化被囚禁的光明元素。而後,明教傳入東方,摩尼教進一步將密特拉與佛教彌勒菩薩融合,形成了“光明三聖”的崇拜體係。這也是為什彌勒教喜歡造反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大家熟悉的彌賽亞,跟密特拉也有非常微妙的關係,一神教吸收密特拉信仰後,彌賽亞逐漸取代了密特拉的救世主身份。

    這位也算是隱藏在人類曆史背後的大佬了。

    隻不過密特拉的神格演變太多,有點像是神格分裂,彌賽亞絕對不是密特拉,彌勒佛也絕對不是密特拉,隻能說池們之間存在極為微妙的聯係。

    商船上。

    雲知客望著眼前的鄧肯,神色擔憂道:“公子。”

    “大明尊教的高手最近十分活躍。”

    “光明使、五使魔都是江湖上的頂尖高手,你孤身一人行動,怕是雙拳難敵四手。”

    “為何不等路山君等人一起行動?”

    蟻多咬死象。

    大明尊教的內部,入道境的高手不多,但是先天境的高手卻不少,哪怕是路山君硬闖明教的總壇,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況且善母參悟《娑布羅幹》秘法,據說已經接近入道境,在整個中原也是宗師級的人物。

    大明尊教的武功十分厲害。

    摩尼七經是明教的根本典籍,分別是《徹盡萬法根源智經》(《生之福音》或《大福音書》)、《淨命寶藏經》(《生命之寶藏》)、《律藏經》(《藥王經》或《使徒書》)、《秘密法藏經》(《秘密書》)、《證明過去經》(《摩尼論說》)、《大力士經》(《巨人書》)、《讚願經》(《詩篇和祈禱書》)。

    這七部經典內,都包含無上秘法,還有極為獨特的精神法,可以操控他人的精神思想。

    用一個遊戲麵的話,大家就能理解了一一讚美太陽(洗腦)。

    明教的教眾曆來悍不畏死。

    這便是精神法的作用。

    雲知客雖然對鄧肯的實力有點盲目自信,但也擔憂鄧肯被明教的高手圍殺於此。

    “無妨。”

    鄧肯的目光十分平靜,眺望著遠處的江麵,緩緩道:“我自有安排。”

    他的目的不是明教,也不是明尊善母。

    而是明教信仰的光明神之一,密特拉的化身,他想要收服明教,隻能至上而下,如果得不到密特拉的支持,那他就隻能去找萬靈信仰的長生天了。

    實在不行,就以長生天之名,蕩平天下。

    鄧肯又不是隻有一個選擇,況且江湖上一直有明王降世的傳說,密特拉大概率是準備在他的身上下注了。

    他可以是明王。

    如果他不是明王,那明教也沒有必要存在了!

    這筆賬,他賒定了。
章節報錯
推薦閱讀

本站隻收錄已完結小說,所有小說由網友上傳,如有侵犯版權,請來站內短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處理。

可樂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