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數碼圈顯眼包”的“爆料式”風格不同,博主“科技擺渡人”走的是“理性分析”路線。他在發布會缺席第三天發布了一篇長文,標題是《浩宇科技發布會取消:三種可能性的概率分析》,文中把目前的猜測歸納為“技術瓶頸”“戰略轉移”“創始人身體問題”三種,並逐一分析每種可能性的概率。對於“技術瓶頸”,他認為概率約為30%,“浩宇科技2024年的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5%,這大的投入,不太可能連“撐得起發布會’的新品都拿不出來”;對於“戰略轉移”,概率約為40%,“結合資本動作和市場環境,戰略調整的可能性最大,但取消發布會的方式太“突然’,不符合浩宇一貫的風格”;對於“創始人身體問題”,概率約為20%,“吳浩總作為創始人,對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真的身體出問題,公司可能會發布“健康提示’之類的公告,而不是讓外界猜測”;剩下的10%,他認為是“其他意外情況”,比如“供應鏈出現重大問題”“產品質量檢測不過關”等。“科技擺渡人”的分析因為“有理有據”,被很多網友轉發,有網友評論,“還是擺渡人分析得客觀,不像其他媒體要捧要踩”;也有網友補充,“會不會是浩宇在和某家國際巨頭談合作,暫時不能發布新品?之前就有過類似的案例”。
除了這些主流的猜測,還有一些小眾但有趣的聲音。比如泛娛樂科技博主“科技吃瓜社”,它把浩宇科技發布會取消和近期的“科技圈跨界合作潮”聯係起來,猜測浩宇可能在和某家影視公司合作,“準備推出“科技+影視’的聯名產品,比如帶AR觀影功能的智能眼鏡,而這種聯名產品需要配合影視檔期,所以推遲發布會”;還有專注於“用戶體驗”的博主“數碼體驗官”,他從用戶反饋出發,猜測浩宇科技可能是“聽到了用戶的“吐槽’”,“之前有用戶反映浩宇的新品“功能冗餘、價格偏高’,可能公司想優化產品後再發布,避免重蹈覆轍”。這些小眾猜測雖然沒有太多實證,但也為整個事件增添了幾分趣味性,有網友調侃,“現在科技圈的猜測比電視劇還精彩,希望浩宇快點出來“揭秘’”。
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浩宇科技缺席發布會的猜測還在不斷發酵。12月25日,“矽基瞭望塔”又發布了一篇後續報道,稱其記者聯係到了浩宇科技的公關部門,對方隻回應了“感謝關注,公司一切正常,後續會有官方消息發布”,沒有給出任何具體解釋。這個“模糊回應”不僅沒有平息猜測,反而讓更多媒體和博主加入了“分析大軍”。“資本放大鏡”在後續文章中提到,“浩宇科技的股價在發布會取消後已經下跌了%,如果再不出麵澄清,可能會影響投資者信心”;“科技擺渡人”則在直播中表示,“根據我的消息,浩宇科技可能會在2025年1月發布“年度戰略發布會’,代替之前的新年新品發布會,到時候所有猜測都會有答案”。
截至目前,浩宇科技依然沒有發布正式公告,外界的猜測還在繼續。從專業媒體的深度分析到博主的趣味解讀,從網友的激烈討論到投資者的擔憂,這場“缺席”引發的連鎖反應,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場發布會取消”本身。有人說,這是浩宇科技“成立以來麵臨的最大輿論危機”;也有人說,這是浩宇科技“調整戰略的必經之路”。但無論如何,所有人都在等待一個答案浩宇科技到底為什取消發布會?吳浩總的身體狀況如何?公司未來的戰略方向是什?這些問題,或許隻有等到浩宇科技官方發聲的那一天,才能真正解開。
當媒體和博主們的各種猜測與分析如潮水般湧來時,廣大網友們也紛紛在社交平台的評論區、論壇、社群中展開了激烈討論,他們的觀點碰撞、情緒表達,讓這場圍繞浩宇科技發布會缺席的輿論風波更加熱鬧非凡。
在“矽基瞭望塔”那篇質疑浩宇科技遭遇技術瓶頸的文章評論區,網友們的意見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態勢。網友“科技先鋒小達人”留言道:“我覺得“矽基瞭望塔’分析得挺有道理的,看看現在手機市場,折疊屏技術大家都差不多,AI芯片也沒有特別大的突破,浩宇科技說不定真的卡在關鍵技術上了,畢競研發哪有那容易,沒個幾年沉澱很難出成果。”這條評論獲得了上千個點讚,不少網友紛紛跟評表示認同,認為行業競爭激烈,浩宇科技出現技術瓶頸並非不可能。然而,網友“理性科技控”卻反駁道:“就憑攝像頭訂單減少就說技術瓶頸?太片麵了吧!浩宇科技每年投入那多研發資金,說不定人家是在搞顛覆性創新,不想拿些小打小鬧的東西敷衍消費者,等憋出大招直接驚豔所有人。”還有網友“吃瓜不吐籽”調侃道:“要是真技術瓶頸了,浩宇科技可得加把勁啊,不然以後怎在科技圈混,我還等著用他們家更牛的產品呢!”財經類媒體“資本放大鏡”關於浩宇科技戰略轉移的解讀,也引發了網友們從不同角度的思考。在股票投資論壇上,股民“股市小諸葛”憂心忡忡地說:“如果浩宇科技真的戰略轉移,那消費電子這塊業務肯定會受影響,我還持有他們家股票呢,這股價跌得我心慌,就盼著公司趕緊出來說明白,不然我都想割肉了。”但也有網友“商業洞察者”持樂觀態度:“從長遠看,汽車電子和醫療 AI確實是未來趨勢,浩宇科技提前布局說不定是明智之舉,現在取消發布會可能是想低調轉型,等時機成熟再一鳴驚人,我反而覺得這是個機會,準備再觀望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