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良工摸著下巴,指著屏幕角落的散熱孔說道:“沙漠正午地表溫度能到70°C,電子元件扛得住嗎?我看你們用了被動散熱,沒裝風扇?”
“是主動+被動結合的設計。”團隊的硬件工程師小王接過話頭,拿起一個樣機模型,“外殼用了咱們材料所研發的碳化矽陶瓷,導熱係數比鋁合金高兩倍,再加上仿駱駝駝峰的相變儲熱層一一麵的石蠟能在55°C時融化吸熱,到了夜間再凝固放熱,把核心部件的溫度牢牢鎖在-20°C到50°C之間。沒裝風扇是為了防沙,所有接口都做了三級密封,去年沙塵暴測試時,機器人體內的沙塵含量還不到0.3克。”周院士忽然問道:“算法是自主研發的?路徑規劃能避開流沙區嗎?”
“全自研的“沙紋識別’算法!”
林溪調出一張衛星地圖,上麵布滿綠色的安全路徑線,然後記者講道“我們采集了西北五省的沙漠地形數據,訓練模型識別流沙區的沙紋特征一一那些波浪狀的紋路其實藏著危險信號,算法能在0.3秒內判斷出哪片區域承載力不足,自動規劃繞行路線。上個月在庫布齊沙漠試測,它成功避開了三處隱蔽的流沙坑,這在以前得靠老巡沙員的經驗才能做到。”
張副總翻看著項目書,忽然抬頭:“如果給邊防用,抗幹擾能力怎樣?遇到強電磁環境,通信和定位會不會受影響?”
林溪立刻調出抗幹擾測試報告介紹道:“我們和電磁炮項目組合作做了抗幹擾強化一一通信模塊用了跳頻技術,能在1.2秒內切換到備用頻段;定位係統除了北鬥,還加了慣性導航冗餘,就算短時間失鎖,誤差也能控製在5米內。上個月在電磁炮試驗場旁邊測過,在強電磁環境下,數據傳輸的丟包率不到1%。”汪良工忽然笑了:“想法挺好,但批量生產的成本得控製住。你們現在的樣機成本多少?”“初代樣機成本12萬,”林溪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主要是傳感器和特種材料貴。但我們已經在優化方案一一比如把機械臂的精密軸承換成國產陶瓷軸承,成本能降15%;光伏板用批量生產的工業級型號,再省8%。按年產100台算,成本能壓到8萬以內,比人工巡檢的年投入低60%。”
周院士拍了拍桌沿:“年輕人有想法,更難得的是接地氣。我提個建議一一沙漠的晝夜溫差大,電池的充放電效率會波動,你們的能量管理算法,是不是可以加一個“溫度預測模型’?比如根據氣象數據提前調整充放電策略,冬天夜把電池保溫功率提高10%,夏天正午再降下來,說不定能再延長2小時續航。”張副總點頭附和:“我補充一點,邊防巡邏時,機器人可能需要臨時搭載額外設備,比如小型無人機中繼站。你們的模塊化設計能不能再靈活點?比如在背部留個標準化接口,能快速換裝設備,這樣適應場景就更廣了。”
汪良工翻看著手頭的材料清單:“陶瓷軸承雖然便宜,但在極端沙塵的耐磨性還得再測測。我們單位有個摩擦學實驗室,回頭可以合作做幾組加速老化試驗,給你們提供點數據支撐。”
林溪飛快地在筆記本上記著,抬頭時眼閃著光:“謝謝各位領導的建議!這些點我們確實沒考慮周全,回頭立刻調整方案。其實我們還有個想法一一如果能和智能微電網係統聯動,讓機器人成為移動的“能量節點’,在光伏板和儲能站之間傳遞電力,說不定能幫電站解決分布式供電的平衡問題。”“這個思路好!”吳浩笑著插話,“能源中心的調度係統正缺這種移動節點,你們下周可以去對接一下,把機器人的能量管理模塊和微電網係統做個接口適配。”
離開會議室時,走廊還能聽到年輕人熱烈的討論聲。張副總望著那扇緊閉的門,感慨道:“以前總擔心技術斷代,現在看,這些年輕人不僅能接得住,還能跑得更快。”
周院士點了點頭,望著窗外的光伏陣列:“他們站在我們的肩膀上,看得比我們遠,也敢闖。這“沙行者’不光是個機器人,是把光伏、儲能、人工智能擰成了一股繩,這種整合能力,才是真本事。”走出會議室,午後的陽光透過光伏膜幕牆,在走廊地麵投下細碎的光斑。考察團一行人放慢腳步,目光掃過牆上年輕人的研發筆記、3D打印的原型樣品,還有那張寫著“第$73次測試失敗”的照片,空氣中仿佛還飄著剛才討論時的熱烈氣息。
周院士停下腳步,指尖輕輕劃過走廊的“創新時間軸”一上麵貼著三年來工作室孵化的 37個項目,從最初的光伏板清潔塗層,到如今的“沙行者”機器人,每個項目旁都粘著團隊成員的合影,照片的年輕人笑容越來越亮。“你們不是在做實驗室,是在種一片“創新雨林’啊。”他轉過身,目光落在吳浩身上,語氣帶著欣慰,“給土壤(機製),給陽光(資源),給空間(容錯),讓種子自己生根發芽。剛才那幾個孩子,談技術時眼有光,說應用時心有數,這就是最好的成果。”
張副總順著時間軸看到“邊防帳篷降溫材料”的案例,照片實習生和哨所戰士的合影被陽光曬得有些褪色,旁邊標注著“已推廣至 23個高原哨所”。“我在部隊待了大半輩子,最知道“有用’兩個字的分量。”他感慨道,“不是實驗室的漂亮數據,是能讓戰士少挨點凍、少受點累的實在東西。你們這工作室,沒搞花架子,全是奔著解決問題去的一一這種“接地氣得創新’,比拿多少專利都金貴。”汪良工翻著手的項目手冊,指尖在“成本優化”“量產可行性”等標注上停頓。“從12萬到8萬的成本控製,從實驗室樣品到邊防試用,你們把“創新’和“落地’擰得很緊。”他抬頭望向不遠處碰撞區調試無人機的年輕人,“很多地方的研發是“紙上談兵’,你們是“戰場練兵’一一知道用戶要什,知道生產線能做什,這種技術轉化能力,才是真功夫。”
兵器工業集團的王總忽然指著懸賞牆上一條新發布的需求笑了:““裝甲車夜間紅外偽裝材料’,賞金120萬,發布方是裝甲兵工程學院。這就是軍民融合的活例子啊,部隊提需求,企業出方案,年輕人當橋梁,比我們開十次協調會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