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雙擊屏幕即可自動滾動
    當擺渡車緩緩駛入生活區時,正午的陽光正烈,柏油路蒸騰著熱氣,卻被道路兩旁濃密的樹蔭濾去了大半。一座形似航空母艦的建築出現在前方,銀灰色的外牆在陽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玻璃幕牆上倒映著遠處的光伏陣列,入口處的電子屏滾動顯示著今日的菜品一一魯菜、川菜、粵菜、淮揚菜、清真餐、日韓料理、輕食沙拉,甚至還有標注著“今日海鮮直供”的專區。

    “這是員工一號餐廳,能同時容納兩千人用餐。”吳浩的聲音帶著笑意,看著眾人透過車窗投來的驚訝目光,“基地像這樣的餐廳有四座,還有二十多個分布在各科研區的小型餐吧,24小時供應餐食。”車剛停穩,餐廳的感應門便自動滑開,一股混合著飯菜香與冷氣的風撲麵而來。走進大廳,眾人更是暗暗咋舌一一挑高十米的穹頂懸掛著模擬星空的LED燈,藍色的光暈柔和地灑在原木色的餐桌上;靠窗的區域設計成了卡座,綠植沿著隔斷攀爬,幾隻仿真鳥類標本停在枝頭,乍一看竟像真的在鳴叫;取餐區的餐台長達百米,不鏽鋼餐盆的菜肴冒著熱氣,清蒸帝王蟹的紅殼、波士頓龍蝦的螯鉗、油燜大蝦的光澤在燈光下格外誘人,旁邊的冷櫃整齊碼放著車厘子、山竹、藍莓等進口水果,標簽上標注著“今日空運”。“這……這在沙漠?”一位來自內陸省份的專家忍不住喃喃自語,他麵前的餐台上,活蹦亂跳的皮皮蝦正被廚師倒進沸水,蒸汽騰起時,蝦殼瞬間變紅。

    張副總走到海鮮區,看著水箱遊動的石斑魚,笑著轉頭問吳浩:“小吳,這魚從海邊運到這兒,得花不少功夫吧?”

    “確實費了些心思。”吳浩拿起一隻剛剝開的小龍蝦,蘸了點蒜蓉醬,“我們在渤海灣建了專用漁港,每天淩晨三點收網,直接裝進零下5°C的冷鏈車,走綠色通道上高速,中午十二點準時到基地。像這種活鮮,就用充氧水箱空運,從廣州白雲機場到基地機場隻要三個半小時,存活率能保證在95%以上。”他頓了頓,指了指旁邊的本地菜區,“當然也不能少了西北特色,您看這手抓羊肉,是安西本地的灘羊,早上現宰現煮,沒一點膻味。”

    周院士正站在水果區前,拿起一串葡萄端詳,果皮上的白霜還沒散去。“這葡萄甜度不低啊。”他放進嘴一顆,眼睛一亮,“比我在吐魯番吃的還甜。”

    “這是我們自己培育的品種,叫“戈壁明珠’。”吳浩解釋道,“用智能溫室控溫,白天保證光照,晚上降溫讓糖分積累,甜度能達到22度。不光葡萄,哈密瓜、西瓜這些,都是基地農場自己種的,早上摘下來,中午就上餐桌了。”

    眾人取餐時,發現連餐具都透著講究一一陶瓷碗碟印著基地的Iogo,筷子是可降解的玉米澱粉材質,湯勺的手柄處刻著防滑紋路。一位年輕工程師端著餐盤經過飲料區,順手接了一杯現磨咖啡,咖啡機旁的屏幕顯示著“哥倫比亞豆,中度烘焙”。

    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張副總看著窗外的戈壁灘,再看看眼前豐盛的午餐,忽然歎了口氣:“說出來不怕你們笑話,我在部委食堂吃的,都沒這兒豐盛。小吳,你們這成本可不低啊。”

    吳浩給周院士夾了塊蟹肉,坦誠道:“確實不低,光是每天的食材采購和運輸成本,就超過三十萬。但您想啊,上萬名科研人員在這戈壁灘上待著,遠離城市的繁華,要是連口新鮮飯都吃不上,心能踏實嗎?”

    他放下筷子,語氣認真起來:“我們做過調研,基地員工,80%來自一二線城市,不少人放棄了大城市的高薪和便利。怎留住他們?光靠理想信念不夠,得讓他們覺得“值得’。就說這餐廳,我們的標準是“頓頓有肉,天天有海鮮,周周換花樣’,早餐有二十種粥品,午餐晚餐各六十道菜,夜宵還有燒烤火鍋,全部免費。”

    “免費?”幾位專家同時抬頭,臉上寫滿驚訝。

    “對,免費。”吳浩點頭,“不光吃飯免費,住宿也免費,水電費全免,上下班有班車,看病有內部醫院,孩子上學有合作的名校分校。我們算過一筆賬,一個員工在基地工作,每年能比在一線城市節省至少十萬塊的生活成本。”

    汪良工正啃著一隻龍蝦,聞言含糊道:“你們這哪是辦企業,是辦社區啊。”

    “差不多這個意思。”吳浩笑了,“基地就是個小社會,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個社會打理好,讓員工不用為柴米油鹽操心。去年有個清華的博士來考察,本來打算隻待一周,結果在餐廳吃了三頓就決定留下,他說“連食堂都這用心的企業,對科研肯定更上心’。”

    這話讓眾人都笑了起來,氣氛愈發輕鬆。一位來自高校的教授放下筷子,認真地問:“吳總,你們花這多心思搞福利,歸根結底還是為了人才吧?我很好奇,你們是怎構建人才體係的?”

    吳浩擦了擦手,目光掃過在場的眾人,緩緩說道:“其實很簡單,就十六個字一一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共同發展。”

    “吸引人才,靠的是平台和誠意。”他先解釋第一點,“我們在全球頂尖高校都設了獎學金,每年資助兩百名博士,畢業後來基地工作的,直接給五十萬安家費,項目啟動資金上不封頂。去年從麻省理工挖來的那位材料學專家,我們不僅給他建了專屬實驗室,還把他父母從美國接了過來,安排在安西市區的養老公寓,配套醫生護士都是三甲醫院退休的。”

    他頓了頓,語氣帶著自豪:“現在基地,有三十多位院士級別的顧問,兩百多個國家傑青、長江學者,還有近千名海外歸國人才。他們來這兒,不全是為了錢,更因為這能做他們想做的研究一一比如電磁炮項目,在別的地方可能要層層審批,在這兒,隻要方案可行,三個月內就能看到原型機。”
章節報錯
推薦閱讀

本站隻收錄已完結小說,所有小說由網友上傳,如有侵犯版權,請來站內短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處理。

可樂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