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雙擊屏幕即可自動滾動
    會議室陷入短暫的寂靜,隻有空調係統送出的冷風在空氣中流動。

    剛才提問的那位中年專家推了推眼鏡,手指無意識地在資料邊緣摩挲著,顯然被這組數據衝擊得不輕。他身旁的幾位同行交換著眼神,有人悄悄拿出手機計算著什,屏幕的光映在他們驚訝的臉上。周院士放下手中的資料,指尖在桌麵上輕輕敲擊著,目光從圖表移向吳浩,帶著審視的眼神漸漸柔和下來。

    “12億度電,”他低聲重複了一句,像是在核算這個數字的分量,“相當於一個中型城市半年的民用用電量了。”

    坐在後排的幾位軍方代表忍不住交頭接耳,其中一位佩戴著上校軍銜的軍官用筆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著,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在安靜的會議室格外清晰。

    他抬頭時,眼中的疑慮已經被濃厚的興趣取代,看向大屏幕上能源中心三維模型的目光充滿了探究。張副總端起茶杯的手頓在半空,原本帶著笑意的表情多了幾分認真。“小吳這賬算得明白啊,”他放下杯子時,杯底與桌麵碰撞發出清脆的響聲,“我原本以為你們是在做賠本賺吆喝的買賣,現在看來,是我想簡單了。”

    他身旁的一位發改委官員推了推眼鏡,接過話頭:“這種“科研+產業’的閉環模式很有借鑒意義。既解決了科研基地的能源自給問題,又能通過市場化運作產生收益反哺研發,形成了良性循環。”他一邊說,一邊在文件上做著標記,筆尖在“峰穀儲能中心”幾個字下重重畫了條線。

    汪良工靠在椅背上,看著吳浩的眼神帶著毫不掩飾的讚賞。

    他從煙盒抽出一支煙,又想起會議室的禁煙規定,隻好重新塞回去,手指在煙盒上敲了敲:“十年前你說要在戈壁灘建能源基地,多少人說你異想天開。現在看來,你不僅建起來了,還玩出了新花樣。”聽到眾人的話,張小蕾悄悄鬆了口氣,手心的汗漬讓握著筆的手指有些發滑。魏兵坐在末席,挺直的腰杆比剛才更直了些。

    “更重要的是技術溢出效應。”

    吳浩的聲音再次響起時,眾人立刻收斂起各自的思緒,重新聚焦到他身上。

    而他目光掃過全場,迎著眾人各異的目光,繼續說道:“我們在儲能材料上的突破,已經應用到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們研製開發的超級固態電池,能夠使得電動汽車的續航程大幅增加,過去純電車型的實際續航程都在四五百公左右,很少有突破六百公的。

    而在我們超級固態電池的支持下,其純電車型的實際續航程輕鬆突破一千公,充電時間縮短到十分鍾以內。”

    說到這,他掃視眾人一圈,然後補充道:“還有智能能源管理係統,除了軍用,在民用領域也有很大的應用空間。

    比如在一些偏遠的山區和海島,電力供應不穩定,我們的這套係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穩定供應。”

    這番話讓會議室的氣氛再次活躍起來。

    在座幾位專家隨即左右討論起來,其中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專家激動地說:“如果真能解決偏遠地區的電力問題,那可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啊!”

    “是啊,不光在民用領域,這項技術在軍用領域也有非常巨大的應用前景。”

    周院士也點了點頭,看向吳浩的眼神充滿了期待:“小吳,看來你們不僅在軍事科技上取得了突破,在民用科技領域也有不小的建樹啊。

    這很好,科技成果隻有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才能真正體現它的價值。”

    吳浩微笑著回應道:“周院士說得是。我們一直認為,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科技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改善人們的生活,推動社會的進步。

    我們會繼續努力,爭取在更多領域取得突破,為國家的科技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聽到吳浩的這番話,會議室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剛才的疑慮和擔憂早已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對吳浩團隊所取得成就的敬佩和對未來的期待。

    吳浩給了會議室內眾人一些消化反應時間,然後將大屏幕切換到產品列表頁麵,繼續介紹道:“再看技術轉化,我們自主研發的各類無人機,比如大型貨運無人機,目前占據全球70%的重型物流無人機市場,去年銷售額190億。

    電磁炮相關的艦載供電模塊,已被三家軍工企業采用,訂單總額超200億。

    就連看似基礎的智能能源管理係統,也為我們帶來了每年30億的專利授權收入。”

    “更重要的是隱性成本的節約,”吳浩話鋒一轉,接著講道:“在這座基地,從材料研發到產品測試能實現全鏈條閉環。

    比如我們的電磁炮,從實驗室樣品到實彈測試,過去需要輾轉三個省份的測試場,光運輸和協調成本就占研發經費的15%。

    現在在基地內就能完成全流程驗證,研發周期縮短40%,成本降低近三成。”

    他看向那位提問的專家,坦誠道:“您擔心的“負擔’,其實我們通過三個方式化解:一是核心技術轉化收益反哺研發,形成良性循環。

    二是能源和基礎設施的共享複用,比如機場既能保障科研試飛,也能承接民用貨運。

    三是國家對我們這類前沿科技企業的政策支持,比如稅收優惠和重大項目補貼,這部分每年能減輕約15%的運營壓力。”

    “至於人才帶來的隱性價值,更是無法用金錢衡量。”

    吳浩補充道:“上萬名頂尖人才在這形成的創新生態,每年能誕生2000多項專利,其中15%屬於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

    這種技術壁壘帶來的競爭力,才是我們最寶貴的資產。”

    最後他微微一笑:“所以從賬麵上看,基地去年已實現收支平衡,今年預計淨利潤超120億。對我們而言,這不是負擔,而是能持續產出尖端技術的“創新引擎’。

    畢竟在科技領域,最值得的投入,永遠是對未來的布局。”

    一番話有理有據,會議室的議論聲漸漸平息,不少人看向吳浩的目光多了幾分認同。

    周院士輕輕頷首讚道:“能把科研基地做成盈利實體,這份經營頭腦,倒比單純的技術突破更讓人意外張副總聞言,指節在桌麵上輕輕敲擊著,發出規律的輕響。

    他抬眼看向吳浩,臉上帶著明顯的讚許:“小吳啊,你這不僅是建了個科研基地,更是打造了一個科技產業的生態閉環啊。”
章節報錯
推薦閱讀

本站隻收錄已完結小說,所有小說由網友上傳,如有侵犯版權,請來站內短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處理。

可樂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