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修改版】
蘇荷迅速拿起放在桌角的加密電話,看了一眼來電顯示後,神色愈發凝重地按下接聽鍵。“是的,我們就在吳總辦公室……好的,我們馬上過去。”掛斷電話,她轉向吳浩匯報道:“吳總,聯合考察組已經到基地南門了,總共有十七位成員,由總裝的周副部長帶隊。”
吳浩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襯衫領口,指尖劃過胸前的口袋時,觸到了麵那張與團隊成員的合影。“走吧,該讓客人們看看我們的成果了。”他的聲音聽不出太多情緒,隻有熟悉他的張小蕾能察覺到,他攥著平板的指節比平時更用力了些。
基地南門的電動伸縮門緩緩打開時,三輛掛著特殊牌照的越野車正碾過門前的減速帶。最前麵那輛的副駕駛座上,一位鬢角斑白的老者正透過車窗打量著道路兩側的沙棗樹,他正是中科院院士、電磁學權威泰鬥梁思禮。當年吳浩在中科院讀博時,曾聽過他主講的《電磁發射理論》,此刻老人鏡片後的目光,既有審視也有期待。
周副部長率先走下車,軍綠色的常服上別著三枚戰役紀念章。他與吳浩握手時,掌心的老繭擦過吳浩的指腹一一那是常年握槍留下的印記。“小吳,我們可是聞著硝煙味來的。”周副部長的笑聲洪亮如鍾,“聽說你們的“沙暴’能把炮彈扔到兩百公外,我今天倒要親眼瞧瞧。”
梁思禮院士被年輕學者攙扶著走過來,目光落在吳浩胸前的工作牌上。“三年前在香山科學會議上,你說要讓電磁炮用上國產超導材料,當時不少人說你異想天開。”老人的拐杖在地麵輕輕頓了頓,“現在看來,年輕人的狂想有時候是真能生根發芽的。”
吳浩側身做出邀請的手勢,目光掃過考察組成員:“各位領導專家一路辛苦,我們先去會議室喝杯熱茶,再去靶場實地看看?”他注意到人群有個熟悉的身影一一科工集團的總工程師趙凱,當年正是他頂住壓力,給這個被視為“天方夜譚”的項目批了第一筆啟動資金。此刻趙凱正衝他眨了眨眼,眼底藏著欣慰的笑意。
車隊沿著清晨剛打掃過的柏油路緩緩行駛,道路兩側的宣傳欄貼著電磁炮研發的時間軸:2020年 3月首次完成10MJ動能發射,2021年 7月突破超導線圈高溫失超難題,2023年 11月實現_0.3米精度打靶……周副部長指著2022年那張沙塵暴中測試的照片問道:“這張照片趴在炮管上的是你吧?”吳浩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照片的自己渾身裹著沙塵,正用膠帶固定被狂風掀翻的傳感器。“那天風速達到八級,軌道溫度異常升高,必須有人盯著實時數據。”他笑著補充道,“後來李超他們發明了自動溫控係統,這種苦差事才算畫上句號。”
走進行政樓會議室時,陽光正透過穹頂的玻璃天窗灑在長桌中央的電磁炮模型上。這是林宇團隊用$3D打印製作的 1:20縮微模型,炮管上的每一道紋路都與實物完全一致。梁思禮院士拿起放大鏡湊近觀察,當看到軌道表麵那些細密的納米塗層時,突然抬頭問:“鎢合金摻了稀土元素?”
李超立刻上前解釋:“是的,我們添加了0.03%的釹元素,讓材料的高溫強度提升了17%。這要感謝蒙區稀土廠連夜趕製的特種材料,他們的純度控製達到了99.994%。”他邊說邊打開隨身攜帶的樣品盒,麵整齊排列著五片不同階段的軌道切片,從最初的鏽跡斑斑到現在的鋰亮如新,像一串凝結著時光的勳章。周副部長拿起其中一片最早的試製品,掂量著它的重量:“這就是你們砸了兩百多萬造出的第一根軌道?”
“不僅浪費錢,還差點出人命。”吳浩接過話頭,指尖劃過切片上的裂紋,“第一次試射時軌道突然崩裂,碎片擦著陳磊的頭皮飛過去,在牆上砸出個窟窿。現在那麵牆還保留著,我們在旁邊掛了塊牌子,寫著“失敗是最好的導師’。”
會議室的氣氛漸漸輕鬆起來,當蘇荷指揮工作人員端上切好的哈密瓜時,周副部長突然話鋒一轉:“說正事吧,你們的電磁炮到底能不能拉上戰場?”
吳浩打開麵前的透明折疊平板,調出早已準備好的演示文檔。屏幕亮起的瞬間,會議室頂部的燈光自動暗了下來,仿佛整個空間都沉入了科技的深海。“各位領導專家,我們先來看一組對比數據。”他的指尖在屏幕上滑動,傳統火炮與電磁炮的參數表格並排出現,“傳統155毫米榴彈炮的最大射程是 50公,而“沙暴’速射炮在昨天的測試中,實現了210公的精確打擊,且彈丸初速達到7馬赫一一這意味著敵人的防空係統很難攔截。”
梁思禮院士突然打斷他:“7馬赫的速度,彈丸在大氣層內飛行時會產生等離子體鞘層,你們是怎解決通信黑障的?”
陳磊立刻起身走到屏幕前,調出一組動態模擬圖:“我們在彈丸表麵設計了螺旋形天線,利用等離子體的非線性效應開辟通信窗口,就像在雷雨雲鑽出一條閃電通道。目前數據傳輸的成功率已經達到98.7%,足以滿足末端製導需求。”他邊說邊播放實彈測試視頻,畫麵的彈丸在靶標上空突然炸開,分裂成六個子母彈,精準命中分布在足球場大小區域內的六個目標。
“成本呢?”科工集團的趙凱拋出了最現實的問題,“一枚電磁炮彈的造價要是比導彈還貴,就算性能再好也無法量產。”
張小蕾接過演示權,調出材料成本分析表:“初期每枚彈丸的成本確實高達十二萬,但隨著納米塗層技術的成熟和量產規模擴大,現在已經降到三萬八,隻有同威力導彈的五分之一。而且電磁炮不需要推進劑,後勤運輸的壓力能減輕60%一一這意味著在邊境線這樣的複雜地形,一輛補給車就能支撐一個炮兵連的作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