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修改版】
“所以才需要更多實地測試啊!“陳磊不服氣地反駁。
眼看討論要變成爭論,吳浩輕輕敲了敲桌子:“兩個方案都可行。陳磊負責算法優化,李超帶隊做環境適應性測試,一周後我們看結果再決定。“
會議持續了兩個小時,最終確定了三條並行的改進路線。散會時,吳浩叫住了張小蕾:“下午我要去趟材料所,你跟我一起。林宇那邊有新發現。“
“好的。“張小蕾點點頭,“對了,軍區裝備部的觀摩團明天到,他們特別想了解'沙暴'的實戰部署計劃。
吳浩沉思片刻:“準備兩份簡報,一份技術性的給科研人員,一份應用性的給指揮員。重點突出我們的快速部署能力和火力持續性。“
走出會議室,吳浩的手機響了。是張野發來的消息:“哨所老兵們聽說'沙暴'測試成功,托人捎來了賀禮,放在您辦公室了。“
吳浩快步回到辦公室,桌上放著一個樸素的木盒。打開後,麵是一枚磨得發亮的彈殼,底部刻著一行小字:“守望者的祝福“。彈殼旁邊還有一張泛黃的照片,照片上一群年輕士兵站在邊境哨所前,身後是連綿的雪山。
吳浩輕輕摩挲著彈殼,想起張野說過的話一一這些老兵們用血肉之軀守護國境線的日子,終於要被高科技裝備取代了。但無論形式如何變化,那份堅守的精神永遠不會改變。
下午的材料所,林宇正全神貫注地操作電子顯微鏡。見到吳浩和張小蕾進來,他興奮地招手:“吳總,您快來看!“
屏幕上顯示著新材料的微觀結構圖像,無數納米級的晶格整齊排列,像一片精心打理的稻田。“我們發現在超導材料中加入特定比例的稀土元素,可以形成這種特殊的晶界結構。“林宇指著屏幕上的一些亮點,“它們像錨點一樣固定磁通線,大大提高了材料的載流能力。“
“量產難度呢?“張小蕾湊近屏幕問道。
“比預期簡單。“林宇調出一組數據,“常規的粉末治金工藝就能實現,隻是燒結溫度控製要更精確。吳浩滿意地點點頭:“把工藝參數整理出來,盡快和周廠長那邊共享。如果一切順利,下個月我們就能用上新線圈。“
離開材料所時,夕陽已經西沉。吳浩和張小蕾並肩走在基地的小路上,兩旁新栽的胡楊苗在晚風中輕輕搖曳。
“吳總,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張小蕾突然開口,“"沙暴'最終會裝備到哪些部隊?“吳浩看著遠處正在降下的國旗:“首先是邊防部隊,然後是海軍艦艇。這種兼具精準和火力的裝備,特別適合應對突發的小規模衝突。“
“那...會有人因為它而犧牲得更少嗎?“張小蕾的聲音很輕。
吳浩停下腳步,認真地看著她:“每一個科技進步的背後,都是為了讓前線的戰士們多一分安全。你記得我們去年參觀的那個烈士陵園嗎?“
張小蕾點點頭。那長眠著許多年輕的士兵,墓碑上的日期定格在他們最美好的年華。
“總有一天,'沙暴"這樣的裝備會讓他們不必再付出那樣的代價。“吳浩的聲音堅定而溫和,“這就是我們所有工作的意義。“
晚餐時,基地食堂比往常熱鬧。為了慶祝測試成功,廚師特意準備了烤全羊和當地特色的抓飯。吳浩端著餐盤,走到陳磊他們那桌坐下。
“吳總!“陳磊嘴塞滿食物,含糊不清地說,“我們算法組有個大膽的想法.“
“先把飯咽下去再說。“李超笑著遞給他一杯水。
等陳磊緩過氣來,他迫不及待地展開一張圖紙:“您看,如果我們給'沙暴"加裝這個模塊,就能實現與衛星的實時數據鏈連接,打擊範圍能擴大三倍!“
吳浩仔細看了看圖紙:“想法不錯,但功耗和重量會增加多少?“
陳磊撓撓頭:“這個.還需要計算。“
“先做可行性分析吧。“吳浩拍拍他的肩膀,“記住,好武器不僅要性能強,還要可靠、耐用、便於維護。
飯後,吳浩獨自來到基地的圖書館。這個不大的閱覽室收藏著大量技術資料和軍事期刊,牆上的世界地圖標注著各國最新武器裝備的發展動態。
他在“電磁武器“分類前駐足,抽出一本厚重的專著。書頁間夾著許多便簽,都是他閱讀時寫下的筆記。翻到某一頁,上麵畫著“沙暴“的早期構想圖,旁邊寫著:“精度、火力、機動性一一鐵三角“。“就知道您在這兒。“蘇荷的聲音從身後傳來,“軍區來電話,詢問'沙暴'的高原測試計劃。“吳浩合上書:“回複他們,下個月初我們就會把係統運往昆侖山測試場。“
“還有,“蘇荷遞上一份文件,“這是您要的胡楊種植計劃批複,後勤部已經批準在靶場周邊種植500株幼苗。“
吳浩微笑著接過文件:“等這些樹苗長大,"沙暴'可能已經升級了好幾代。但它們會一直在這,見證我們的每一步前進。“
夜深了,吳浩辦公室的燈依然亮著。他正在審閱明天給軍區觀摩團的匯報材料,桌上的咖啡已經涼了。窗外,一輪明月高懸,清冷的月光灑在靜靜矗立的“沙暴“炮上,為它鍍上一層銀色的鎧甲。吳浩放下筆,走到窗前。遠處的實驗室依然燈火通明,那是林宇和他的團隊在加班;通信樓的某個窗口,陳磊的身影在白板前晃動;靶場上有手電筒的光斑閃爍,估計是李超在做夜間檢修。
這就是他的團隊,一群像胡楊一樣紮根戈壁的人。他們用智慧和汗水澆灌著“沙暴“這棵科技之樹,讓它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吳浩拿起桌上那枚老兵送的彈殼,輕輕摩挲著上麵刻著的字跡。他知道,當“沙暴“真正列裝部隊的那一天,這些守望邊境的勇士們將擁有更強大的力量來保衛家園。而他和他的團隊,會繼續在這片戈壁灘上耕耘,孕育出更多像“沙暴“這樣的國之重器。
因為這就是他們的使命,如同胡楊的宿命一一在看似不可能的地方,創造生命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