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雙擊屏幕即可自動滾動
    張氏聽著林夫人說這些,隻覺得這樁事太過奇異,她仔細想了想道:“夫人說,王郎君不見了三日,王郎君小小年紀,是怎在山熬過來的?”

    林夫人也想過這些:“我也問了晏哥兒,他卻說,他沒覺得過了三日,好似頂多一日的功夫。”

    這就更加稀奇了,王家人肯定沒有弄錯,王郎君不見了多長時間,他們會記得清清楚楚,王郎君也應該不會撒謊,至少能與家人說實情。

    張氏喃喃地道:“還真是奇怪。”

    林夫人頷首:“我家晏哥兒從小就伶俐,許多事我沒想明白,他就理得清清楚楚,之所以在這樁事上如此執拗,大約也是因為始終猜不透真相。”

    “心壓著一樁事,總會惦記著,我真怕他會魔障了,直到遇見阿琰,他臉上才有了笑容。”

    張氏點點頭,所以林夫人第一次來的時候,才會一臉感激的神情。

    “這話好像扯遠了,不過……我丟下針線還真與這個有關,”說著,林夫人微微笑起來,“這些年晏哥兒打扮的老氣橫秋,一年到頭穿的袍子都是一個模樣,著實用不著我動手,我給他做點精細的,他即便勉強穿了,也是板著一張臉,白瞎了我的好手藝,我看著不歡喜,幹脆也不伺候了。”

    “從大名府回來之後,你猜怎著?”林夫人眼睛都彎起來,“他竟然挑起衣衫來了,主動讓我給他做袍子。”

    “我當晚就重新拿了針線笸籮。”

    張氏仔細想想,還真的是,在大名府的時候,王郎君總穿深色的長袍,後來回到汴京,那衣袍真是一時一個樣兒。

    她還當王郎君回到了自己家,因此不同了,原來是……為了阿琰穿的?

    張氏不禁埋怨自己太粗心,這明顯的事,她居然都沒能察覺。再仔細想想,阿琰也有變化,最近這陣子,笑容更多些,眉宇也跟著舒展了,有時候還會與她玩笑,可見阿琰是歡喜王郎君的。

    張氏喃喃地道:“也不知道他們什時候能回來。”與林夫人一起說的多了,她就愈發想念阿琰。

    “這次一定不容易,”張氏道,“等他們回來,我做些藥膳好好給他們進補進補。”

    林夫人停下手望著張氏:“張娘子還會做藥膳?”

    張氏神情頗有些不好意思:“郎中教的,懂得一點點皮毛。”

    林夫人道:“等你做的時候,也教一教我。”

    張氏的廚藝還算不錯,當下也不推脫,隻是頷首。

    屋子的氣氛格外好,兩個人繼續說說笑笑。

    隻有院子的楊欽眉頭緊皺。林夫人來第二次的時候,他就知曉了實情,那一刻的他又是驚詫,又是難過,還有一絲惱怒。

    原來王郎君來家中,是要將嫂嫂搶走。

    他對王郎君的欽佩和尊崇登時去的一幹二淨,如果王郎君在這,他一定會氣衝衝地找過去,罵一句:小人行徑。

    來考他課業,送來人幫阿嫂,都是有所圖謀。

    他一時大意,才上了當。

    嚴隨想要勸說幾句,卻又不知曉該說些什。

    楊欽看向嚴隨:“你是不是也猜到了?”

    嚴隨幹脆也不隱瞞:“外麵都在傳……”

    “都在傳也不是真的,”楊欽冷聲道,“阿嫂沒提,誰說都沒用。”

    嚴隨沉默片刻道:“那你願意讓謝大娘子一直寡居嗎?你不想大娘子嫁人,還是不想她離開楊家?”

    “你不想讓娘子嫁人,如果有一日大娘子分出去住,或是幹脆……去了慈雲庵,你就不會難過?就像我,師父一直念叨讓我留在寺中,可我知曉,師父並不是非得讓我出家,他就是不放心,怕我年紀小,跑出去了照應不到。”

    “這些事你得想明白。”

    楊欽沉默許久:“想明白有什用?”

    “怎沒用?”嚴隨靠得近了些,眨眨眼睛,“知道自己要什,才好去爭取。”

    楊欽一怔,半晌之後,他才回過神,隻覺得眼前這小和尚,當真鬼……伶俐得很。

    ……

    去往福建的官路上,來往的百姓好奇地看著疾馳而過的馬匹。

    在茶寮歇腳的人忍不住打聽:“最近這邊出什事了?這一會兒的功夫,過去兩個商隊,好幾撥人馬了。”

    茶寮的夥計笑道:“最近五六天就是這樣……”

    說著話,又有一支商隊出現在眾人視線中,為首的兩個人快馬到了茶寮,遞過來幾隻水囊讓夥計打滿。

    還向夥計打聽消息:“今日過去多少商隊了?”

    夥計立即搭話:“您頭前兒有三支商隊,還有一些騎馬的,不知曉是不是商賈。”

    那人向夥計道謝。

    夥計忍不住問道:“您這運送的也是瓷器?”

    那人搖搖頭:“不是,咱們是茶葉,瓷器可輪不到咱。”

    喝茶的路人驚歎:“最近買賣這般好了?不是聽說抓了不少官員,那邊正亂著嗎?”

    “您這都是老黃曆了,”商隊的人搖頭,“那事早就過去了,現在都設法往海上賣貨物呢!”

    路人仍舊不明白:“年年不都是如此,今年有什新鮮?”

    “自然有,”商隊的人道,“別的地方咱不知道,今年瓷器大有講究,各地瓷行行老、窯主都聚在一處,要定什規矩,需要拿到朝廷給的公憑,貨物才能順利出海。”

    “拿不到公憑,別說要排在後麵,可能也賣不出好價錢。”

    路人不明白:“你說的公憑是何物?”

    商隊的人道:“瓷器經過瓷行行會查驗,保證是真品無瑕疵,還要經過市舶司,交了抽解,才會給一張文書,商賈有這張文書,方能順利出海。”

    路人道:“這豈不麻煩?”

    “麻煩也有好處,”商隊的人道,“蕃商買瓷器,就認公憑,以後再有商賈想要鑽空子可就難了。”

    “那些私運貨物的商賈,大多帶著一群亡命徒,買賣的貨物以次充好,拉低貨物價錢,如此一來,正經瓷窯的瓷器要賣不出去,要被迫與他們同流合汙,長此以往不就助長了這些人的氣焰?”

    路人看著商賈道:“原來如此,還是你們想得明白。”

    商賈搖手:“可不是我,我也是在路上聽來的。那些買賣瓷器的,都這樣說。”

    喜歡四合如意請大家收藏:()四合如意書海閣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
推薦閱讀

本站隻收錄已完結小說,所有小說由網友上傳,如有侵犯版權,請來站內短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處理。

可樂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