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成功了
科研室的燈亮到深夜,窗戶透出的光暈在廠區的夜色格外顯眼,像一顆正在醞釀的種子,隻等破土而出的那天。
牆上的掛鍾“當”地敲了七下,沉悶的聲響在熱烈的討論聲中顯得格外清晰。
眾人這才如夢初醒般抬頭看了看時間,窗外早已被濃重的夜色籠罩,廠區的路燈次第亮起,昏黃的光透過窗戶灑在散落著圖紙的桌麵上。
李崇光揉了揉酸脹的太陽穴,這才意識到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下班時間很久了。
他看了看周圍的人,大家臉上都帶著疲憊,眼卻還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有人還在拿著鉛筆在圖紙上做著最後的標注,有人低聲和旁邊的同事交流著想法。
他深吸一口氣,然後用力拍了拍手,清脆的響聲讓眾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動作,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他。
“好了同誌們,先下班!”
李崇光的聲音帶著一絲沙啞,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堅定:“今天晚上都回去好好休息,養足精神,後麵還有一場硬仗要打呢。”
他環顧了一下科研室,這除了一些基礎的工具和零散的零件,要研發小型烘幹機所需的專用設備一樣都沒有,加熱元件的測試儀器、外殼的衝壓模具、電路的調試裝置……全都得從頭準備。
“現在啥設備都沒有,咱們留在這也討論不出更多實際的東西,還不如養精蓄銳,等明天設備和材料陸續到位了,咱們再卯足了勁兒幹。”
眾人聽了,也都紛紛點頭表示理解。確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合適的設備和材料,光靠嘴說和筆畫是研發不出產品的。
一個年輕的研究員伸了個大大的懶腰,骨頭發出“哢噠”的聲響,笑著說:“李科長說得對,我這腦子都快轉不動了,回去睡一覺,說不定明天一睜眼就有新靈感了。”
“就是,我這眼睛都快粘到一塊兒了,得回去好好歇歇。”另一個人也附和道,開始收拾桌上的圖紙和工具。
大家沒有再多說什,默默地整理著自己麵前的東西,將散落的圖紙小心翼翼地疊好收起來,把零件放回工具箱,動作輕柔又仔細,仿佛這些都是寶貝一般。
周益民看著大家有條不紊地收拾著,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很快,科研室就恢複了整潔,眾人跟李崇光和周益民打了招呼,便三三兩兩地離開了。
走廊傳來他們漸行漸遠的腳步聲和說笑聲,討論的餘溫似乎還在空氣中彌漫。
李崇光和周益民送走最後一個人,關上門,科研室瞬間安靜下來,隻剩下窗外偶爾傳來的幾聲蟲鳴。
李崇光走到窗邊,望著外麵漆黑的夜空,眼神充滿了期待:“明天,就是新的開始了。”
周益民走到他身邊,點了點頭:“嗯,好好休息,明天咱們一起加油。”
第二天一早,天剛亮,李崇光就騎著自行車趕到了廠。
他先去倉庫找老張,把列好的材料清單拍在桌上:“碳纖維發熱板要十塊,無刷電機得備五個,還有耐高溫的矽膠線、衝壓用的薄鋼板,今天務必給我湊齊。”
老張看著清單上密密麻麻的條目,咂了咂嘴:“李科長,這纖維板可不常見,庫房隻有三塊,剩下的得去市的機電市場淘。”
李崇光咬了咬牙:“那你先把現有的材料搬過來,缺的我讓人跑一趟。”
等科研室的眾人陸續到崗時,李崇光已經在地上畫出了烘幹機的分解圖。
“小張負責電路組,先把加熱元件和電機的線路圖細化出來,注意電壓穩定。”
“小李帶兩個人弄結構,先用硬紙板做出折疊模型,確定合頁的位置,老王你跟我去車間,看看能不能借到衝壓機,把外殼的雛形打出來。”
他一邊分配任務,一邊把從倉庫搬來的材料分門別類擺好,鎳鉻合金絲和纖維板並排放在桌上,像兩排等待檢閱的士兵。
眾人圍在材料堆前,臉上既興奮又忐忑。
小張拿著鉛筆在圖紙上打草稿,筆尖在“加熱功率”那一欄反複塗改——之前做空氣炸鍋時用的是 220V電壓,可烘幹機體積小,功率太高容易過熱,太低又烘不幹衣服。
他咬著筆頭琢磨半天,索性拉來老王:“王師傅,你幫我測測這碳纖維板的電阻,我算算功率。”
老王蹲在地上接好萬用表,表筆剛觸到發熱板,指針就猛地彈了起來,嚇得他趕緊斷電:“這玩意兒電阻低,通電後升溫快,得加個調溫器。”
車間的小李正對著硬紙板發愁。
他想做出能 180度折疊的結構,可合頁一裝就卡殼,要折到 90度就再也動不了,要鬆得晃悠。
試到第五個模型時,硬紙板被折得發毛,他急得把模型往桌上一摔:“這破合頁怎就不聽話!”
旁邊的年輕研究員撿起模型翻來覆去看:“要不咱們換種思路?用帆布做連接帶,既靈活又省材料。”
兩人眼睛一亮,立刻找來幾塊舊帆布比劃,用訂書機固定住紙板兩端,居然真的能順暢折疊了。
李崇光在車間折騰了一上午,總算借到了衝壓機。
他把薄鋼板塞進機器,按下開關時手心直冒汗——這是第一次嚐試衝壓弧形外殼,力道沒掌握好就會把鋼板壓裂。
“嗡”的一聲悶響後,鋼板從機器滑出來,邊緣果然有些變形。他蹲在地上用砂紙打磨毛邊,手指被劃出道血口子也沒察覺:“再來一次,這次壓力調小兩格。”
直到第三塊鋼板出來,那個帶著弧度的外殼雛形才算像樣,他舉起來對著光看,眼的血絲都透著笑意。
中午吃飯時,眾人捧著飯盒蹲在科研室門口,話題還離不開烘幹機。
“我那電路總跳閘,估計是保險絲選細了。”小張扒著米飯嘟囔。
小李立刻接話:“我們的帆布連接帶倒是成了,就是怕不耐高溫。”
李崇光扒拉兩口飯,突然站起來:“下午去倉庫找隔熱棉,裹在帆布外麵試試。”
下午的陽光透過窗戶斜照進來,在地上投下工具的影子。
小張蹲在地上接線路,烙鐵頭燙得發紅,焊錫絲一碰到電路板就化成小珠子。
小李他們正用膠水把帆布粘在紙板模型上,手指被粘得黏糊糊的。
李崇光則拿著遊標卡尺,一點點測量外殼的弧度,每測一個數據就記在本子上。
沒人說話,隻有烙鐵的滋滋聲、膠水的刺鼻味和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在屋交織。
周益民午休時過來瞅了一眼,正撞見小張被突然冒出的火花嚇了一跳。
“別急,先斷電檢查線路。”
他蹲下來幫著排查,發現是調溫器的觸點沒接牢:“你看這,線頭得擰成麻花狀再焊,不然容易虛接。”
小張紅著臉點頭,按照他說的方法重新接線,果然再沒出問題。
太陽西斜時,第一個簡陋的樣機終於搭了起來。
沒有外殼,就用硬紙板糊著;線路裸露在外,像一團亂糟糟的蜘蛛網。
電機臨時固定在木板上,轉起來“嗡嗡”響。李崇光抱著件濕襯衫塞進去,按下開關的瞬間,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三分鍾後,襯衫的邊角居然真的有點發燙,小張突然喊起來:“溫度到 50度了!”
眾人爆發出一陣歡呼,連一直緊繃著臉的李崇光都笑出了褶子。
雖然這台樣機離合格還差得遠,加熱不均勻,折疊處還在漏風,但看著那微微發燙的襯衫,科研室的每個人都覺得,那些從零開始的摸索,那些被汗水浸濕的圖紙,都有了意義。
在接下來的三天,周益民幾乎成了科研室的“救火隊員”。
每天處理完采購科的本職工作,他就立刻紮進科研室,從材料篩選到結構優化,哪卡殼他就出現在哪。
第二天下午,小張團隊卡在了溫控係統上——烘幹機運行半小時後就會突然斷電,反複調試都找不出症結。
周益民蹲在地上翻看線路圖,手指在調溫器的觸點上敲了敲:“試試把溫控閾值調高五度,現在的設定太靈敏,稍微升溫就跳閘。”
他又指著線路交匯處:“這得加個散熱片,電流集中的地方容易積熱,時間長了會燒線。”
小張半信半疑地照做,重新接線時特意把線頭擰成麻花狀,再裹上隔熱膠帶。通電測試時,烘幹機穩穩運行了一個小時,溫度始終穩定在 60度上下,小張激動得差點把烙鐵扔在地上。
第三天一早,小李拿著變形的帆布連接帶犯愁——裹了隔熱棉的帆布在高溫下縮了水,折疊時變得僵硬。
周益民摸了摸帆布的材質,忽然想起倉庫有批做防水布的尼龍料:“用那個試試,尼龍耐高溫還抗拉伸,剪成長條當連接帶,兩邊用銅鉚釘固定,比膠水結實。”
他蹲在地上幫著比劃尺寸:“長度得留兩厘米餘量,折疊時才不會繃緊。”
中午時分,新做的連接帶試裝成功,180度翻轉時順滑無聲,小李舉著模型轉圈:“周科長,您這招太神了!”
最棘手的難題出在第三天下午。
衝壓好的鋼板外殼裝上發熱板後,總出現局部過熱的情況,靠近電機的一側溫度能飆到 70度,另一側卻隻有 40度。
李崇光急得滿頭汗,正打算加厚隔熱層,周益民卻指著外殼內側:“問題不在隔熱,在風道設計。你看這,風扇的出風口正對著發熱板,熱氣都憋在角落了。”
他拿起粉筆在外殼上畫了個弧形風道:“把出風口往斜上方移三厘米,讓熱氣沿著外殼內壁形成循環,再在側麵開三個散熱孔,溫度自然就均勻了。”
老王拿著電鑽按他說的位置打孔,重新組裝後測試,溫差果然縮小到五度以內。
三天後的傍晚,當最後一顆螺絲擰緊時,科研室靜得能聽見呼吸聲。
這台小型烘幹機終於有了像樣的模樣:銀灰色的鋼板外殼光滑圓潤,折疊處的尼龍連接帶泛著暗光,控製麵板上的旋鈕清晰地標著“低溫”“中溫”“高溫”三檔。
李崇光抱著件剛洗過的毛衣放進去,周益民按下開關,電機發出輕微的嗡鳴,出風口很快湧出溫熱的氣流。
半小時後,毛衣被取出來時幹爽蓬鬆,用溫度計測了測,外溫差不超過三度。
小張盯著控製麵板上的指針:“連續運行兩小時,溫度穩定,沒跳閘!”
小李反複折疊著機器,連接帶靈活如初:“外殼溫度 38度,不燙手!”
眾人圍著這台凝聚了三天心血的烘幹機,突然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李崇光緊緊握住周益民的手,指節都在發白:“益民,沒有你,我們至少得多走半個月的彎路!”
周益民笑著擦了擦額頭的汗,看著機器運轉的指示燈:“是大家一起熬出來的,這才隻是第一步,接下來該讓它接受市場的考驗了。”
窗外的晚霞透過窗戶灑進來,給烘幹機鍍上了一層金邊。
這台從零開始誕生的小機器,此刻在眾人眼,仿佛已經插上了翅膀,正等著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周益民清了清嗓子開口說道:“大家這段時間辛苦了,現在先去吃頓飯吧!”
眾人聞言,先是愣了一下,隨即才感覺到肚子早已餓得咕咕叫。
連續三天的高強度工作,讓他們幾乎忘記了饑餓,此刻被周益民一提醒,疲憊和饑餓感瞬間席卷而來。
“周科長說得對,是該好好吃頓飽飯了。”李崇光揉了揉肩膀,笑著附和道。
周益民笑了笑,率先邁步往外走:“走吧,我已經跟食堂打好招呼了,給咱們科研室留了飯。”
眾人一聽,臉上都露出了驚喜的表情,連忙跟在周益民身後往食堂走去。
一路上,大家雖然疲憊,但聊起剛剛研發成功的小型烘幹機,語氣還是難掩興奮。
來到食堂,麵已經沒多少人了,食堂師傅正準備收拾東西。
看到周益民帶著一群人進來,連忙迎了上來:“周科長,你們可來了,我把飯菜都給你們留著呢,剛熱過,快趁熱吃。”
說著,師傅掀開旁邊一個蓋著的大蒸籠,一股濃鬱的飯菜香立刻撲鼻而來。
麵是熱氣騰騰的饅頭和包子,還有幾大盤炒菜,有紅燒肉、炒青菜、西紅柿炒雞蛋,甚至還有一鍋燉得酥爛的雞湯,看著就讓人胃口大開。
“周科長,您想得太周到了。”小張看著這些飯菜,眼睛都亮了,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周益民笑了笑:“大家這幾天消耗了太多體力,得補充點營養才行。快坐下來吃吧。”
眾人紛紛找位置坐下,拿起碗筷開始狼吞虎咽。
李崇光夾了一塊紅燒肉放進嘴,滿足地歎了口氣:“這肉燉得真爛乎,太香了。”
小李則端起一碗雞湯,小口小口地喝著,臉上露出了舒服的表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