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天,緊羅密布準備工作,終於將修路要用到的東西,全部都準備好。
兩天時間,也是很快就過去。
到了動工當日,曹師傅,早早就起來,騎上自行車,就往周家莊趕去。
為了不耽誤動工儀式,隻能是天還沒有亮就出發。
來到周家莊的時候,天空宛如被清水洗過的藍綢緞,純淨而明朗,陽光慷慨地傾灑在這片土地上,每一寸都閃耀著希望的光芒。
微風輕拂,仿佛一雙溫柔的手,輕輕撩動著村民們的心弦。
老支書望著這般宜人的天氣,滿是皺紋的臉上綻開了欣慰的笑容,暗自竊喜:“看來精心挑選的這個日子著實不錯。”
天還未亮透,周家莊的曬場上便已熱鬧非凡,如同一場盛大節日的前奏。
為了這個動工儀式,周家莊特意停工半天,周家莊村民們懷揣著激動與期待,紛紛從家中趕來,腳步匆忙而堅定。
周益民、周誌明早早抵達現場,像兩位即將出征的將領,協助老支書進行最後的準備工作。曹師傅也帶著他那套視若珍寶的修路工具,步伐矯健地來到曬場。
他的眼神中透著篤定與專注,仿佛在向眾人宣告,這條路在他的操持下必將堅固耐用。
曬場中央,擺放著一張略顯簡陋卻莊重肅穆的桌子。
桌上,精心供奉著寓意吉祥的祭品,燃起的香燭青煙嫋嫋升騰,緩緩融入天空,仿佛在向天地傳達著村民們對修路工程順遂的殷切祈願。
老支書身著一件洗得有些發白卻格外整潔的中山裝,鄭重地站在桌前。
他清了清嗓子,那洪亮的聲音瞬間在曬穀場上回蕩開來:“鄉親們!今天,是咱周家莊盼了無數個日夜的大喜日子,咱們心心念念的修路工程,終於要破土動工啦!
這條路,是咱們通向富足、邁向幸福的希望之路。
一路走來,咱大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曆經無數波折,才有了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動工時刻。咱一定要齊心協力,把這條路修好,讓咱周家莊舊貌換新顏!”
村民們的掌聲如雷鳴般響起,經久不息,“好!”“一定把路修好!”
周家莊的村民呼喊聲此起彼伏,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村莊的上空久久盤旋。
周益民揮動著有力的手臂,高聲喊道:“鄉親們,咱們即刻按照先前的分工,各就各位,正式動工!”周誌明也跟著振臂高呼:“大夥加油幹,為了咱周家莊的美好明天!”
隨著這振奮人心的號令,動工儀式正式拉開了恢弘的序幕。
曹師傅作為修路的技術核心,如同一柄銳利的先鋒之劍,率先拿起工具,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向規劃好的道路起點。
他熟練地蹲下身子,眼神專注而堅定,手中的工具如靈動的畫筆,在地麵上劃出一道清晰筆直的線,這道線,宛如周家莊未來發展的起跑線,承載著全村人的夢想與期盼。
曹師傅站起身,對著跟在身後扛著鋤頭、鐵鏟的年輕小夥子們喊道:“大夥聽好了,咱們先沿著這條線把表層的土刨開,注意鋤頭落點要均勻,深度大概在十厘米左右,這樣後續地基才穩當。”小夥子們紛紛點頭,齊聲應道:“好,曹師傅!”
隨即,他們高高舉起鋤頭,鼓足全身的力氣,狠狠砸向地麵。
堅硬的土地在鋤頭的重擊下,發出沉悶而有力的“咚咚”聲,仿佛在宣告著這場改造的開始。每一次鋤頭落下,都飽含著他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向往。
“嘿喲!嘿喲!”
整齊而嘹亮的號子聲在空氣中激昂響起,如同奏響了一首充滿力量的勞動讚歌,激勵著每一個人勇往直刖。
這邊小夥子們奮力刨土,曹師傅又快步走到周益民指揮的拖拉機卸料處。
此時,拖拉機“突突突”地歡快穿梭,車鬥滿載著從後山精心開采運來的石子和提前籌備好的沙子。曹師傅對著駕駛員喊道:“卸料的時候慢一點,先在路的一側均勻倒一排石子,間隔大概二十厘米,形成一條石子帶,方便後續鋪設。”
接著,他又轉頭對周益民說:“益民,一會兒沙子就順著石子帶均勻鋪灑,厚度控製在五厘米左右。”周益民點頭回應:“明白,曹師傅,您放心。”
曹師傅得到周益民的保證後,也是放心下來。
周益民扯著嗓子大聲喊道:“注意安全,卸料的時候穩一點、慢一點!”
駕駛員全神貫注地操作著,小心翼翼地將石子和沙子均勻地傾倒在指定位置,每一粒石子、每一把沙子都仿佛是拚圖的一部分,逐漸拚湊出道路的雛形。
周誌明帶領著一群村民,正準備將傾倒的石子和沙子攤平。
曹師傅趕忙走過去,說道:“誌明,攤平的時候先用鏟子把石子盡量擺均勻,大的在下,小的在上,然後再鋪上沙子,用刮板刮平,確保整個平麵平整,不能有高低差,不然以後路容易積水。”周誌明認真聽著,說道:“好的,曹師傅,我們一定按您說的做。”
在鋪設過程中,曹師傅時刻關注著進度和質量。
他看到一位村民在擺放石子時,間隔有些不均勻,便走過去耐心指導:“同誌,石子間隔再調整一下,保持均勻,這樣路麵受力才均勻,以後不容易壞。”
周家莊的村民聽到後,連忙按照曹師傅的指示調整。
不然讓老支書知道,不按照曹師傅的話來做,估計會被拉去狠狠罵一頓。
婦女們也展現出了不讓須眉的風采,她們提著水桶,拿著水壺,如同春日的暖陽,溫柔地穿梭在忙碌的人群中。
“大夥喝點水,歇一歇再幹。”
她們溫柔的聲音如同清甜的泉水,流淌在每一個辛勤勞作的村民心間,為他們驅散疲憊,帶來絲絲慰藉。
孩子們也積極地參與其中,雖然他們的力量還很弱小,但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好奇與熱情。他們在一旁認真地幫忙撿拾遺落的小石子,或者小心翼翼地傳遞一些簡單的工具。
他們那純真的笑容和稚嫩的身影,為這場熱火朝天的勞動增添了一抹溫馨的色彩,仿佛在見證一場偉大變革的誕生。
在施工過程中,大家齊心協力,互幫互助的場景處處可見。
有一位年輕的村民在搬運石子時,不小心被一塊凸起的石頭絆倒,腳踝瞬間腫了起來。周圍的村民們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計,圍了上去。
“怎樣,沒事兒吧?”
“趕緊去旁邊休息一下。”
大家關切的話語如暖流般湧來。
這位村民咬著牙,強忍著疼痛說道:“沒事兒,我還能堅持。”
但在眾人的再三勸說下,他還是被扶到一旁休息。
不一會兒,村周大秋聞聲而來,迅速為他仔細檢查並熟練地處理了傷口。
周大秋這時候說道:“大明,你這個腳扭傷有點嚴重,接下來,肯定是不能幹活,不然傷勢嚴重的話,這條腿可能就保不住。”
他是故意說嚴重一點,不然以村人的性格,肯定會逞強,到時候傷勢更加嚴重,那就不好處理。果然腿受傷的村民聽到,周大秋的話後,果然被嚇了一跳,連忙保證:“大秋,你放心,我一定會聽你的話!”
周大秋看見效果已經達到,隨即說道:“我扶你回去休息吧!”
此時,老支書在施工現場來回踱步,他那深邃的目光時刻關注著施工進度,同時不忘給村民們加油打氣“大夥幹得不錯,繼續保持!咱們周家莊有這齊心的大夥,這條路肯定能又快又好地修好。”他的話語如同強心劑,讓村民們的幹勁更足了。
時間在忙碌中悄然流逝,轉眼間已到中午。
太陽高懸天空,熾熱的陽光如同火舌般舔舐著大地,灑在每一個人的身上。
但村民們的熱情絲毫未減,反而愈發高漲,有一種做不完,誓不罷休的樣子。
就算是有人提議道:“要不大夥先休息會兒,吃點東西,下午接著幹。”
但立刻有人回應:“不用休息,咱們一鼓作氣,爭取今天多幹些活兒。”
最終這件事情讓老支書知道後,連忙過來說道:“修路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修好的。”
“而且到了下午,大部分的村民就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去。”
周圍的村民聽到,雖然他們還想繼續幹下去,不過老支書都發話,隻能乖乖照做。
老支書以防有人還會偷偷幹活,便親自“押送”正在幹活的村民,去大飯堂吃飯。
在老支書的帶領下,村民們陸陸續續來到村的大飯堂。
一進飯堂,一股誘人的香味撲鼻而來。
隻見飯堂的桌子上擺放著熱氣騰騰的飯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盤盤臘魚,臘魚被煎得兩麵金黃,泛著誘人的光澤,一看就知道是精心烹製的。
旁邊還有幾大盤炒青菜,油光鋰亮,顯然油水很足。
原本因為被打斷工作而帶著一點小小“怨氣”的村民們,看到這豐盛的飯菜,尤其是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臘魚,“怨氣”瞬間消失得一幹二淨。
大家的眼睛都亮了起來,臉上露出了驚喜的笑容。
曹師傅也跟著走進飯堂,看到這樣的場景,不禁有些驚訝。
他沒想到,周家莊在修路這樣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情況下,還能拿出臘魚讓整個村的人都吃上肉,而且炒青菜的油水如此充足,這顯示出周家莊有著超乎他想象的實力。
老支書笑著說道:“大夥都別客氣,這臘魚是咱們之前特意留下來的,今天修路動工,是個大喜的日子,必須讓大夥吃得好,有力氣幹活!大家趕緊趁熱吃!”
村民們紛紛入座,拿起碗筷,大快朵頤起來。
飯堂頓時充滿了歡聲笑語和碗筷碰撞的聲音。
“這臘魚可真香啊!”
“是啊,好久沒吃得這豐盛了!”
村民們一邊吃一邊稱讚。
在大家吃飯的過程中,老支書還不忘在飯堂轉一轉,關心地詢問大家飯菜是否合口味,鼓勵大家下午繼續加油幹。
曹師傅看著這和諧的場景,心中對周家莊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他知道,有這樣團結一心、關懷村民的老支書,有這樣勤勞奮進的村民,周家莊的路一定會順利修好,未來也一定會越來越好。
這頓飯讓大家都吃得很開心,就連曹師傅也吃得十分滿意,這的夥食,比家來都要好,還有什挑剔的理由。
可能就是跟周益民的家來相比,還是有挺大的差距。
不過曹師傅也從周家莊的村民當中得知,周家莊之所以能不缺糧食,都是跟周益民有關係。看來跟周益民打好關係,是一個很正確的選擇。
就這樣,時間很快就過去,吃完飯,休息了一下。
下午,施工的難度逐漸增加。在鋪設一段路麵時,遇到了一塊巨大的石頭,深深地埋在地下,如同一隻沉睡的巨獸,阻礙著工程的進展。
幾個小夥子自告奮勇,試圖將它挖出來。他們揮舞著鋤頭,一下又一下地刨著周圍的土,但石頭又大又重,進展十分緩慢,每個人都累得氣喘籲籲。
周益民看到後,立刻意識到僅憑幾個人的力量難以完成,於是迅速召集了更多的村民。
大家齊心協力,用繩索套住石頭,找來撬棍,喊著整齊的口號:“一二三,使勁!一二三,使勁!”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這塊巨石終於被成功挖出,大家歡呼雀躍,仿佛戰勝了一個巨大的敵人。下午時分,天氣變得格外悶熱,仿佛一個巨大的蒸籠,將整個村莊籠罩其中。
但村民們依舊堅守在崗位上,沒有絲毫退縮。
豆大的汗珠從他們的額頭滾落,浸濕了衣衫,可他們手中的動作卻一刻也不停歇。
周益民這時候安排:“給人去煮點綠豆湯!”
聽到的人,便按照周益民的話去做。
而且周益民還讓多加點糖,不要不舍得。
煮好的綠豆湯立馬就送了過來。
周益民大聲說道:“大夥喝點綠豆湯,解解暑。”
一碗碗綠豆湯,如同清泉一般,被送到每一個村民手中。
村民們接過綠豆湯,一飲而盡,那清涼的感覺瞬間傳遍全身,疲憊感也隨之減輕了幾分。
就連不是修路的村民都分到一碗綠豆湯。
雖然其他人並沒有在修路,但是也是在忙活村的農活,所以都是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