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東穿行在小巷,看到最多的還是那一塊塊牙醫診所的招牌,可以說是爭奇鬥豔,倒是成為了這的一道奇特風景線。
聽說城寨頭的牙科是整個港島最集中的,幾乎占了八成的診所,這的牙醫大多來自內地和東南亞,基本也都沒有營業牌照,用的設備幾乎都是從島國進口的二手器械,衛生條件那是相當的簡陋,但收費便宜啊,所以外來看牙科的還真絡繹不絕。
這還有各種食品加工廠,作坊都是開在隻有幾平米的小房間,現在又是炎熱的夏天,通風條件差,氣味著實難聞。
王向東還看到有賣叉燒和魚蛋的,在這種環境下生產出來的食品肯定談不上有多幹淨衛生了,但還是有人來購買,不幹不淨吃了沒病,生活在這的人們可沒想那多,能填飽肚子就很滿足了。這時候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小巷兩邊的樓房的住戶基本也都熄燈休息了,但還是有說話聲傳出來,各種口音都有,具體聊的是啥就聽不懂了。
“孩子他爸,明天你得去找包租婆說道說道,天台的雨棚又被風刮走了,這要是再下雨,孩子們就上不成課了。”
突然一段帶著閩南口音的普通話傳到王向東的耳朵,他不禁停下腳步,抬眼看了看正在關門的一個小店,門牌上寫的是張記魚蛋。
“知道啦,實在不行我就去找街坊會,可不能讓孩子們到處亂跑,既然接了這個差事我們就盡量做好,都是為了孩子嘛。”男子點頭應道。
“老板,打擾一下,您說的街坊會在哪?”王向東開口問道。
他沒想到這的住戶居然還這重視教育,現在是暑假期間,這的孩子還會被集中在天台學習,隻是條件太過簡陋,也不知道這的學校是啥樣的,估計好不到哪去,這不剛收來這多港幣,可以捐一些出去啊。
“你是誰?從哪來的?找街坊會做什?”
男子轉頭看到一個戴著口罩的人就警覺起來,沒有應答卻來了三連問。
“我是慕名來看牙科的,沒想到這的居住條件這差,正好聽到你們在說孩子讀書的事,我手有些閑錢,想做個善事積個德,能帶我去找主事的人嗎?”王向東就直說了。
“你是從內地過來的吧,做生意的?”男子眼睛一亮就趕緊問道。
“,老板好眼力,我們做生意的都有講究,拔了一顆牙出了一點血,得補償一下嘛。”王向東找了個借口應道。
“看來您是個大老板了,您這膽子也不小啊,敢一個人進到這來,您稍等,我收拾好了就帶您過去。”男子點頭說道。
“孩子他爸,你趕緊帶這位先生去街坊會吧,遲了就找不到人了,這我來收拾。”女子連忙推了男人一下。
王向東也沒進屋,屋的空間不大,前麵是店麵,隔板後麵是臥室,兩個小孩已經在狹小的床上睡覺了。
門口進去靠牆處放著一個爐子,上麵是鐵鍋,旁邊還有個水缸,再過去是個木架,上麵是幾個大臉盆,下麵是麵粉袋和水桶,屋的空氣彌漫著魚腥味。
“行,那我就先帶這位老板過去了。”男人點頭應道,然後解下圍裙擦了擦手就從屋出來了。王向東從這位張老板嘴得知所謂的街坊會是這邊的居民自發選舉出來的,全稱叫“九龍城寨街坊福利事業促進委員會”。
城寨頭是沒有任何法律製約的,城東那邊是按照幫會製定的規矩來管理的,城西也成立了這個街坊會,也有一些框框條條,還自發組織起治安隊。
所以看起來城寨是個三不管地帶,其實內部還是有約束力的,能在港島這邊獨立存在了上百年自然也是不簡單的,還是有能人在其中起作用的。
街坊會位於城西的中央的一座樓房,這也是一座八層高的磚混結構的樓房,二層以上依舊是住戶,一層整排過去都是屬於街坊會辦公的區域,街坊會的招牌也掛在大門旁。
“會長,打麻將啊,這有一位老板想找您商量點事。”
張老板探頭問了屋值班的,然後就走到邊上的一個房間,頭有一群老頭老太在打麻將,這應該是街坊會的老年活動室了,港島這邊果然盛行麻將啊,這個時間點還有這多老年人在娛樂呀。“是張生啊,那你來替我一下。”
馬上有一個老頭站了起來,看樣子得有六十多了,穿著唐裝,挺精神的。
“您就是會長,很有雅致啊,打擾您了。”
王向東伸手握了一下老頭的手,眼睛卻看向正在娛樂的兩張麻將桌,還好沒看到桌麵上擺放著鈔票,這要是看到他們在賭博,王向東立馬掉頭就走,錢肯定不能捐給賭徒啊。
“,不打擾,這天氣熱,我們這些老頭子睡不著,就玩玩麻將消磨時間,讓老板見笑了,老板怎稱呼呀?”會長笑著說道。
“會長見諒,我就不透露名字了,今天到這來拔了顆牙,感覺整個人輕鬆多了,所以想給街坊會捐點錢用於改善孩子們的學習環境,這有三萬港幣,請會長清點一下。”王向東也不磨蹭,直接從挎包掏出三紮百元港幣遞上。
“啊,老板是來做慈善呀,多謝老板的捐贈,你們幾個都別打了,快給老板上茶,老板您坐,這有些亂,怠慢了。”會長愣了一下,接過錢後連忙說道。
“這老板是個大善人呀,我替孩子們感謝您。”
“這下好了,天台上的書堂可以翻修一下了。”
“還能給孩子們多買一些圖書啊。”
在場的老頭老太也都聽到王向東說的話了,三萬港幣可不是個小數目啊,街坊會本就缺乏經費,這下全都起身圍了過來,紛紛議論起來。
王向東看到這些老人臉上都露出開心的笑容,看得出都是發自內心的,他能理解人老了都希望小輩能有出息,對教育自然很重視了,居住在這的老人更是有這種想法,他們都希望後輩能通過讀書這一途徑來走出這個讓他們煎熬了一輩子的貧民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