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章程,諸元首
落銀湖上,寒波凝如玄冰。
天河上壇在湖上孤置,戰門巨壁森然依舊,霜岩沐於慘淡天光之下。
在戰門前,三官將「水德輝光法身」所化三道環扣的深藍激流,早已收斂奔湧之勢,化作三麵平滑的水鑒,高懸於戰門巨壁之前,幽光內蘊,映照四方。
在此處,除了三官將外,還有一位道人。
這道人一身皂色道袍,外麵還罩著一麵紅鬥篷,活像廟被供奉的泥像似的,其盤起的兩膝之外,一條微縮靈河如同銀蛟曲盤,河上濤浪之聲不絕。
“幽融子!”
一麵水鑒上開口說道:“為何不拿出上府所賜「淨水缽」?”
幽融子麵色未如三官將預料中那樣有所變化,其道:“師尊,這法寶在我手中,我確有德不配物之感。我不過在上府之中,輔佐離朱師叔協理道務而已,何德何能被賜下法寶一件。
無論東南防區血浪礁上,那位血戰深湖的勝屠女羅姬,亦或者在鶴觀安定一疆的靈虛法師,又或者.那位飛張仙,哪位不是身具大功。”
“此言大謬!”
水鑒之中,官將斥道:“羅姬作為防區道將之一,屢屢進涉險地,隻為逞自己一時之凶性,其防區要務全賴她那甲峰鎮虎翁一脈的子弟支撐,何其魯莽,非是一軍大將之才。”
另一麵水鑒中,另一官將說道:“再說飛張仙,不過繼承前世「張月鹿」之遺澤,若非前世和陸真君結下善緣,於真君崛起之時屢有護道之恩,今番轉劫豈能受此教化。
如今上府之中對其重回山門,雖已有鬆口,就是我等三位也未反對,可這其中有多少是因眼下時局所權衡。
他若在本次大劫之中,立下不世之功勳,那將來還好說,未必不能問鼎真君之位,若是不能如此,便是德不配位,將來必有災殃。”
“至於靈虛法師.”
最後一麵水鑒中,那位官將沉吟片刻道:“此人有勇有謀,更有掌教風範,能容人所不能容,也能殺人所不能殺,實為我太平山難遇之才,隻可惜為人過於霸道,也過於機警,極善趨利避害。
你看咱們那位陸真君,他朋友不少,可敵人也多,再看這位法師,似乎全是朋友,讓人匪夷所思。”
三麵水鑒齊齊麵向幽融子,說道:“你本也可以常駐防區,賺取偌大聲名,但你知道那些千頭萬緒的繁雜道務、統籌之事總有人去做,故而甘於處在無聞之地。
古語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你有這樣的德行,區區一件法寶而已,如何配不上。”
“徒兒明白。”
幽融子托起寶缽,說道。
不多時,天際雲靄微開,數道清光垂落,其勢不疾不徐,如星垂平野。
當先一道,澄澈似秋水涵空,光中隱現一騎,非馬非麟,四蹄踏虛,獸背上端坐一道人,玉冠素袍,形貌清臒,正是太平山掌教陸真君。
真君身側,有離朱和福鼎兩位高真,及其興化真人侍立。
而真君身後數步,則是有甲峰龍虎二翁、乙峰二僧,及其玄盈上人,或龍虎相隨,或寶相莊嚴,又或古拙沉凝,皆是太平山三峰一府內的宿老級人物。
眾人衣袂當風,不沾片水,周身清氣繚繞,與湖上寒波涇渭分明。
在戰門之前,眾人彼此氣機勾連,自然成就一方清寧法界。
陸真君將拂塵一搖,環視於全場,默不作聲。
興化真人見狀,笑了一聲,朗聲說道:“那三人曆來交情匪淺,此來戰門參會,必要同行,估計是有不少體己話要說,他們來得晚了,也是情有可原。”
話音剛落,天際之上,驟起兩道長音。
一聲裂帛金擊之厲音,一聲沉雄遼遠之長唳。
聲波過處,雲海如沸,豁然中分,露出一道狹長裂壑。
裂壑之中,兩點翼影初現,旋即遮天蔽日,隻見一道翼影上驟放金光,悍穿虛空,那金光之中,隱現鵬首金冠,其額上寶珠,光射長空,刺破壇外陰霾。
另一道翼影,其垂雲巨翼緩緩壓下。
其翼展之巨,竟令下方整片寒波為之凹陷數尺,濁浪排空。巨翼之上,青羽如玉,流轉蒼茫靈光。
一金一青兩片巨影懸停戰門正上方,龐大陰影沉沉覆壓,清光、水煙、妖氛,在此陰影下皆黯然失色,忽的兩聲更勝之前的清唳響徹,兩片巨影驟然收縮,化作兩道刺目流光,如隕星墜地,轟然摜在戰門之前。
流光散去,現出兩道身影。
勝屠女羅姬朱發飄搖,皂袍獵獵,其額間豎縫微張,一線鋒芒如冷電吞吐。
飛張仙張霄元身姿挺拔如孤峰,麵容冷峻,周身並無光華外放,然而那大鵬法身的餘威猶在。
正當金翅凶威赫赫,大鵬餘壓沉沉之際,一道清冷平淡的嗓音,仿佛無視了空間距離,直接在戰門巨壁之前響起,道:“掌教真君相召,貧道來遲了。”
聲音不高,卻清晰地落入在場每一位元首耳中。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戰門那嵌骨霜岩的陰影之下,不知何時已悄然立著一蓮中道人。
“哈哈!”興化真人撫掌而笑,痛快至極,指著三人說道:“不遲,不遲,我太平山三大砥柱來至,天南寰宇必將清寧。”
季明輕笑了一聲,朝著諸位師長微微頷首致意,心中暗道:“還好我居於上位已久,神通自有,儀度已成,不然今日定被這兩位搶去了不少的風頭。”
再看羅姬和張霄元,張霄元暫且不談,就是羅姬也在百戰之中,幾次仙緣之內,積累到了足夠的資糧,一身道行都快趕上自己了。
果然應了那句老話——不管在哪個時代,它都不會阻止你自己閃耀,但你也覆蓋不了別人的光熱。
“師真君!”
張霄元滿臉孺慕的望向陸真君,口中問候道。
“都落座吧。”
陸真君將拂塵一甩,淡淡的說道。
眾人在戰門霜岩巨壁前落座,陸真君居於最上,離朱和福鼎,及其興化真人侍立,而龍虎二翁、三官將、二僧和玄盈上人分列左右,至於季明、羅姬、幽融子,還有張霄元則陪在末席。
這的諸道,就是代表整個天南正教的高層元首。
他們的意誌一旦趨同,定下一道章程,就可改變整個天南格局,就是隱世地仙也無法拂逆這股意誌。
季明深呼吸一口氣,這處層麵上的風光果然是大不一樣。
“在執掌雲雨神廟的喪門、險道、旱地三神,率各自廟中神鬼首腦到來之前,我要先說一說本次劫中大會的章程,這章程究竟因何而有?其中又如何來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