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4章 在機械化的路上越走越遠
黃磊從縣運輸公司找來車,把這近八百公斤蘑菇幹拉走,李龍的袋子多了三萬多塊錢。
北疆所有的收購站,收野蘑菇乾的並不多,所以李龍和陳紅軍的這兩個收購站,來的人就比較多。
這玩意兒不像貝母,不需要挖,隻要找到位置就行了。
無論是羊肚菌還是黑虎掌菌,都是靠孢子傳播繁殖,大體上今年長羊肚菌的地方,明年還會長。
所以那些不太想挖貝母,或者知道哪有野蘑菇的通常情況下,都會來找。
畢竟羊肚菌這玩意兒真要好好找,熟練的知道地方的,一天采個七八公斤沒問題。
而七八公斤差不多就能曬一公斤乾貨,送到收購站這就能賣二三十塊錢。
多好的事情!
不用像挖貝母那辛苦,也就是多爬幾片山而已。
更重要的是護林員看到采蘑菇的,通常不會收掉。畢竟采蘑菇不破壞林業資源,不犯法。
所以五月初,收購站這的人越發的多了,院子圍的滿滿的,好在老二道販子都知道要排隊,會帶著點優越感的招呼那些新來的陌生麵孔排好隊,然後在排隊的時候講著自己的收獲。
範明程是這些人聲音最大的,有嘎斯車,他能跑的範圍擴大了不少,所以每次過來能收到的東西多,賺的錢也多。
羨慕他的不少,所以每天來這賣東西的人,有一部分就圍著前院停著的車子看。
嘎斯車暢銷這一點他們清楚,隻是沒想到車子一來就賣光,這也是讓許多人料想不到的。
範明程買的是嘎斯車,自然會宣傳嘎斯車的好處。那些已經有不菲家底的二道販子,心也在比較著,到底是買嘎斯車擴大收購範圍,還是買個伏爾加裝一裝門麵。
轎車啊,這玩意兒開出去多有麵子!
李龍對這些人的心理沒怎把握。人太多了,老爹有點忙不過來的感覺,他不得不呆在收購站這維持秩序,順便幫著收東西。
孫家強和梁雙成兩個也是任勞任怨一一昨天賣完野蘑菇,李龍當即就給了兩個人一人一百塊錢的獎金。基本上大宗物資賣出,李龍都會給獎金,這一點快形成慣例了。
不過李龍也不擔心升米恩的問題,他給兩個人明確說過。因為是合同製,所以怎發錢是李龍說了算,但如果兩個人幹活懈怠的話,該開除他肯定也不會手軟。
這一點無論是孫家強還是梁雙成都明白。
好在一直到現在兩個人都很努力,輪換著在後院撿選蘑菇清洗貝母。
在前院給李青俠打下手的也忙個不停。所以李龍覺得,他們的辛苦配得上這獎金。
至於老爹,昨天拿到蘑菇錢後,李龍就給了老爹一千塊錢,算是分紅。老爹也沒客氣,美滋滋的收下了。
老人家喜歡錢,當然不會亂花。手有錢,心才不慌嘛。
中間馬曉燕和薑至瑜都來過一趟,給他送來了報紙農民日報自治區日報自治州日報,稿子都上了,雖然都是二三四版,但內容還是挺詳實的。
李龍挺高興,算是又露了一次臉吧。
關於農業機械化的內容,他並沒有講全。主要是不打算當神棍,畢竟像無人機打藥
無人拖拉機播種之類的,現在說起來就有點科幻色彩了,估計他要說出來,有些人真能把他當神棍來對待。
不過報紙出來之後,李龍又想到了一件事情,他抽空給劉高樓打了個電話把這件事情說了一下。
「你說你要買康麥因?」劉樓問道,「台?」
「一台就行了。買兩台的話,我估計有人會罵我。」李龍笑著說。
「行,等我二叔打電話過來我給他說。」劉高樓這一點非常的爽快。
聯合收割機的價格就沒大馬力拖拉機那貴了,所以李龍買起來毫無壓力。
不過他沒打算搞那多,現在的康麥因隻能收割麥子,性能比較單一。而且這玩意兒更新換代非常的快,過幾年就能出來麥稻一起收割,再過幾年,油葵也能收割,再往後連玉米也能收了。
而且他也沒打算直接把別人的活路給堵死一聯合收割機太多,那小四輪拖拉機帶著那收割機用處就不大了。
雖然聯合收割機收麥子貴一些,但方便啊。直接收完,不用打場,而且收完的麥杆子沒壓成片子,牛羊都吃。等壓成片子了,牛吃羊就不吃了。
所以給馬曉燕講的,以後小麥的收割就是分成上中下三個體係,最方便的就是聯合收割機收獲,小麥都不用進場,從地收了直接裝車,在車上裝袋就能賣到糧食局。
中等的就是用小四輪的收割機收割,捆好後拉到麥場,打場後收麥子。
最簡單也是最原始的就是人工割麥一別看說著原始,現在四隊依然有人是這樣割麥的。不用別人家的收割機,就人工割,割完後放驢車上拉回去,然後打場。
不是說缺錢,有些人就覺得這錢讓別人掙,不如自己割。一個人一個活法,這玩意兒也沒辦法評價好與不好。
當然聯合收割機收獲出來的麥子不可能真不進場,還是要進場的,要揚一揚打落。收的麥子頭雖然沒有混雜石子什的,但麥雜頭還是有的,這玩意兒送糧食局去交公糧,是會被打回來的。
但少了打場的工序,算是簡單多了。
李龍就是想著趕在收麥之前把這個給買了,到時家的麥子就能省事了。雖然從老家叫來這多棒勞力,但是七月收麥的時候,正是棉花打頂和打藥的時候。
勞動衝突,所以李龍覺得乾脆就提前把聯合收割機給買來,這樣省事。
其實農村的麥場就是這樣一點點消失的。以後大家都用聯合收割機,麥場就基本上起不到什作用了,那留著幹啥?不如犁了種地。
雖然四小隊的地塊比其他隊要大的多,但作為農民,誰會嫌地少呢?
和劉高樓打完電話,把事情和馬曉燕薑至瑜說了一下之後,李龍就大部分時間呆在收購站,偶爾會去小海子那看看螃蟹和蝦的生長情況。
讓他有些驚奇的是,每次過來,他都能看到小蝦或者小螃蟹一生長的速度並不慢。
主要還是小海子的食物相對豐富,這些家夥不缺吃的,自然長得快了。
「龍哥,你說這螃蟹真能在這海子長起來?這東西好吃嗎?」
陶大強他們這一代人算疆二代,北疆出生後長起來的,對蝦的理解就是蝦皮。大蝦是基本上沒吃過的一別說活的,凍貨都基本上沒見過。
這時候物資是真的少,運過來的蝦基本上都在城就被消耗掉了,農村的沒見過,很正常。
至於螃蟹,除了影視節目和書,能看到的就是偶爾在蝦皮發現指甲蓋大的,那都已經很稀罕了。
像李強這大的娃娃,冬天有那一項非常喜歡的活動,就是在自家買的蝦皮找一些不是蝦皮的東西。
小魚是最常見的,如果能找到一隻小螃蟹,那可就驚喜壞了,會拿著珍藏起來,碰到極好的朋友才會拿出來給看看。
吃是絕對不可能吃的,最終這螃蟹的結果就是被玩壞掉了。
「當然能長,而且還能長得很大。」李龍指著岸邊水下麵一隻小小的螃蟹說道:
「你看,我放進去有一個星期了,這家夥已經長了一半了,原來比現在小一半,這長得多快!」
陶大強有點不信,他倒是看到那小螃蟹了,隻不過不相信原來有那小,但龍哥既然說了,他也沒反駁,而說起來其他的事情:
「現在隊上人都知道你在小海子養螃蟹了,一些娃娃就拿著抄過來,想逮上活螃蟹哩。」
「那估計逮不著。」李龍笑著搖頭,「隊上人有的抄網網眼都不小,這螃蟹現在才多大點兒,都漏下去了。「
「嗯,不過等大點兒他們就能逮著了。」陶大強說,「還有蝦,我看有人逮到蝦了。」'
「沒事,反正我隔段時間就放一些,能逮著的都是少數。對了,你知道嗎?口有些人稻田麵都放螃蟹,長得好得很!」
「那不亂跑嗎?跑到別地咋算?」陶大強有點理解不能。
「圍起來,口種的地塊都不算大。用網子或者塑料布圍起來,就跑不出去了。」李龍說道。
「那得多少啊—」陶大強還是沒辦法理解。
李龍也就不說了。
隊上種水稻的越來越少了,陶大強家種這個主要也是自己家吃。種水稻非常麻煩,費人工,合算下來沒其他經濟作物賺錢。
但他家也不缺錢,主要是想吃自家種的稻米,當然也會往出去送一些,這可是堪比田福堂老漢種的蕎麥的好東西。
李龍這邊每年都能收到陶大強送的新米,也不收錢,李龍也習慣了。
「你家種的棉花咋樣?」難得和陶大強聊聊天,李龍就問起了棉花的事情。
隊上種棉花的多數都會去李家打問技術方麵的事情。多數時間是李建國在,他來回答。李龍不會主動去給別人講,人要來問,他會熱情解釋,但送上門去講知識,他還沒到這個份上。
自己又不是農廣校的技術推廣員。
「還行呢,長到膝蓋高了。」陶大強說道,「現在長得旺得很,也沒發現蟲子,就是草有點多。這東西不像麥子和苞米,得經常去拔草。」
「就是。目前的除草劑對葦子沒啥用,以後種地之前,得在地把葦根啥的撿一遍,不然的話,棉花長起來葦子也長高了,拔著麻煩,說不定就把薄膜給拽爛了,還得埋。「
李龍是真的很懂,陶大強深以為然。
「我打算買康麥因了。棉花到七月份打頭,費人工的很。你們種的棉花也不少,得有好幾天打。到時收麥子麻煩,所以買了康麥因,最多把麥子拉到場上打個落就完了。」李龍說道:「不費事。」
「啊。」陶大強自然願意,隨著自家的農機多了,他也感覺到活幹不過來了。如果真是麥收的時候棉花地缺人,就算從老家帶人過來了,那場上的活也多。
幹完自家的還要輪著給別人家幫忙,打場這活是合作行動,所以要幹好久。
機械化的一個很大影響,就是打破了農村合作互助的那種方式,至於說好還是不好,真就不好說了。
李龍也沒多說話,這是大勢所趨,沒辦法改變的。農民想要致富,就得解放人工,往大規模機械化方麵發展,不然的話,慢慢就會被淘汰掉。
陶大強想著,龍哥整了大馬力拖拉機,再整個康麥因,院子放不下了吧?
李龍其實也在想這個問題,他原想著給家說,自己在隊的那個院子菜就不種了,從院牆那開個大門,供這些農機出入用一農機都放在院子行了。
結果無論是老爹李青俠還是大哥李建國都不同意。
老娘杜春芳也是頭一回站出來反對李龍的意見,說家沒個院子像啥?
至於這些農具,放在外麵就行。反正都知道是李家的,敢偷的應該是沒有。
晚上把大馬力拖拉機小四輪拖拉機放在院子,其他配套農具停在路邊就行。李龍自己院子的南邊還有一些空地,停下來也行。
反正那隻有人走,沒有車路,也不影響啥。
李龍也就聽他們的了一畢竟自己在家的時間短,做主的也不是自己。
他現在是在算著康麥因收割一畝麥子的價格。
一台康麥因,二手貨的話,進價應該不比東方紅七十五貴,就算加上關稅也不會超過三萬塊錢。
主要是二手農機具,包括汽車之類的,關稅要比新的便宜的多,所以幾十年後都有人從國內買新能源車,包裝成零公的二手車從霍爾果斯賣出去,到俄羅斯那,就能加價當新車賣。
國內理想賣四十萬,賣到俄羅斯能賣到八十萬甚至更多!
如果按一畝地十塊錢的話,估計有點貴。畢竟用小四輪拖拉機帶收割機才兩塊錢。但要五六塊錢的話,又便宜了。
李龍想著定價八塊?
主要還是小麥的價格漲不起來,現在一公斤也就是五六毛錢,一畝地收個七八十塊錢撐死了,所以收割價不能高,高的話,用不起了。
李龍這邊想著這些,然後就看到有兩個娃娃往這邊走過來,十一二歲的帶著七八歲的,也不知道為啥沒上學。
兩個孩子帶著一個抄網,邊走邊小聲嘀咕著,李龍耳力好聽能聽得清楚,他們說的就是怎抓螃蟹呢。
「嘿,是不是來抓螃蟹的?」陶大強看著,吼了一聲,「咋不上學去?是不是逃學了?趕緊回去,不然給你們家人說,打你們屁股了!」
他這一嗓子嚇得兩個在渠邊走的娃娃差點兒掉到渠,連人都沒看清楚,轉身就跑,跑到一半抄網也掉了,那個大點兒的趕緊回來取抄網,看著陶大強沒追過來才略微放鬆一些,但也不敢停留,一會兒就沒影了。
李龍卻看到有隻水老鼠在水下遊過來,將那隻在岸邊水下正掏洞的螃蟹給叼到了嘴,遊走了。
這些螃蟹,天敵很多啊。
「你也真夠壞的。」李龍笑著給陶大強說。
「我是為他們好。我那時候沒機會上學,這些娃有學不上,會學壞的。」陶大強笑著說。
李龍也笑了。
聊了一會兒,他開車去到大哥那吃午飯,順便把康麥因的事情說了一下,也解釋了原因。
「也對。」李建國點點頭說道,「咱家要交那多公糧,這麥子種的有三十畝地。真要割起來,場上占的地方大,打場時間也長。
全部弄完,至少得大半個月,還得占三四個人。真把康麥因弄回來,最多兩天打落就能裝袋去交公糧,任務完成,就有時間管棉花了。」
現在能吃飽飯,大家都把心思用在了怎致富上。兩台大馬力拖拉機都買來了,也不在意那康麥因了。
李建國已經有點麻木了,其實還是挺高興的。畢競種地變得越來越簡單,不那累了O
雖然開機子也累,但說實話,比割麥打場要好太多了。
「這大馬力拖拉機就是厲害。」李建國扯到了別的話題上,「老王把大海子南麵那大片地要開了,找我給犁。
我昨天和今天犁了兩個半天,嘿,那速度,把老王都給驚壞了!犁的深,那多少年的芨芨墩子,要是換東方紅七十五,咋說也得打鏵的把犁片提起來,這大馬力拖拉機突突突的就犁過去了,一點都不帶打吭的!」
感受到了大馬力拖拉機的威力,李建國頗有點意氣風發的感覺。他都能想到到秋天要犁地的時候,大馬力拖拉機帶著犁頭在地奔馳,泥土在地翻飛的場景了。
因為不需要主家在後麵打鏵,所以想來到時找大馬力拖拉機犁地的人會很多,非常多!
打鏵,可不是個好活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