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雙擊屏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39章 “攪屎棍”發作

      東非在西域省的投資集中於輕工業和農業,這確實促進了當地的發展,但是對西域省整體的經濟格局影響並不大。

      這套體係幾乎完全依賴東非的技術和人員運營,一旦東非人員撤出,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還有教育和思想層麵,西域省沒有對應的改革,也就難以將現有的成果轉化為自身的東西。

      這一點可以參考蘇聯,在蘇聯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時候,蘇聯工業發展中就呈現出管理混亂,資源浪費嚴重,工人素質低下等現象,到了二五計劃時期,蘇聯政府和企業的表現就比較遊刃有餘了。

      蘇聯的工業化都需要經曆一個漫長的適應過程,這還是建立在蘇聯具備一定工業基礎和教育相對完善發達的基礎上,西域省麵臨的困境隻會比蘇聯更大。

      不過東非本身就不是想徹底的改變西域省,所以對西域省的扶持隻流於表麵也就不奇怪了,這更像一場西域版的“洋務運動”。

      未來東非從西域省撤出後,頂多也就是留下一批有工作經驗的工人,一堆不經過整頓難以自主運行的工廠和企業。

      不過,這種短時間的繁榮,放在20世紀三十年代的遠東帝國,對於這樣一個西北地區而言,也是十分難得和寶貴的了。

      ……

      1936年10月21日。

      東非在歐洲、非洲和亞洲等地區有條不紊的擴大自身影響力和軍事存在的時候,這也挑動了英國人敏感的神經。

      可以說現階段英國最擔心兩個國家,排在第一位的毫無疑問是德國,然後就是東非。

      因為在1936年,東非的一係列政治外交和軍事行動,幾乎都和英國的勢力範圍或者利益區域扯上關係。

      在歐洲方向,西班牙內戰背後有東非人的身影,而英國本身在西班牙有大量投資,同時英國也要考慮東非參與西班牙內戰,這是否意味著東非和德國,意大利達成了默契。

      這是尤為關鍵的一點,英國不能容忍東非和德國合作。東非如果和德國合作,那必然會有一個“敵人”,而能讓東非和德國團結的“敵人”,很大概率就是英國和法國。

      這種情況並非不可能發生,比如德國謀取歐洲利益,而東非則索取英法德海外殖民地,那兩國就存在短時間合作的基礎。

      在非洲方向,北非鐵路的開通,還有東非在西非地區的活動,也對英國在非洲的利益形成了威懾,比如埃及,尼日利亞這些殖民地。

      最後是亞洲方向,東非在瓜達爾,西域省還有南洋地區的活動,也讓英國政府感到恐慌,畢竟這幾個地區,幾乎是圍著英國的印度殖民地。

      為此,英國首相斯坦利·鮑德溫緊急召開了內閣會議,討論東非問題。

      “各位1936年以來,我們國內經曆一段相對混亂的時期,同時因為德國的威脅,以至於現在帝國忽視了其他方向的國際變化。”

      這所說的混亂,指的是英國王室因為王位問題,在年初導致英國國內政治出現了動蕩。

      1936年年初喬治五世過世,愛德華即位為王,也就是愛德華八世,在即位數月後他向美籍名流華絲·辛普森求婚,引發憲政危機

      英國及各自治領明確反對愛德華八世這一做法,無法接受一位兩度離異且前夫均在世者將成為王後這一現實。最終愛德華八世選擇退位,其王位由其弟阿爾伯特繼承,即喬治六世,這次危機才算解除。

      愛德華八世的婚姻和英國的宗教產生了極大的衝突,同時導致了國王和政府的對立,這挑戰了“君主立憲”的原則,也對英聯邦穩定產生惡劣影響,最後還有社會道德問題。

      麵對來自政府、教會、公眾和整個英聯邦的巨大壓力,愛德華八世隻有兩個選擇,要放棄與辛普森夫人結婚,要退位。

      總而言之,愛德華八世退位事件,在英國1936年初引發了較大的波瀾,也讓英國政府的工作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停擺,對外關注也自然會有所下降。

      鮑德溫首相說道:“現在帝國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困難之中,帝國的世界霸權正在受到巨大的挑戰,我們內閣必須承擔起這份責任,幫助帝國擺脫危機。”

      “在1936年我們一直提防著德國和意大利等國家,但是卻忽視了東非方麵的動作,而東非在1936年,已經悄然完成了對帝國戰略上的包圍。”

      “從西非的達赫拉灣到多哥蘭,再到北非的班加西港,歐洲的西班牙還有達爾馬提亞,再到波斯灣,瓜達爾和遠東,隨處可見東非人的身影。”

      “東非軍隊正在加速構建一套強大的海外軍事係統,通過不斷興建港口,機場和軍事基地,構築了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塊大陸的強大影響區域。”

      “尤其是地中海沿岸和印度洋沿岸,東非已經成為了英國海外利益的最主要潛在威脅之一。”

      “如果東非再和其他國家勾結,那毫無疑問,對於帝國建立的世界體係將是一場可怕的災難。”

      “如果不能摸清楚東非的真實想法,我們可能失去印度,埃及,尼日利亞,南非,澳大利亞,新西蘭……這些和英國息息相關利益所在區域。”

      英國殖民地事務大臣威廉·奧姆斯比-戈爾這時說道:“我很認同首相閣下的判斷,可以說在整個19世紀,英國做出最錯誤的戰略就是忽視了東非這個非洲國家的崛起。”

      “如果沒有東非,那英國在非洲將是毫無疑問影響力和殖民地麵積最大的國家,而不是讓非洲出現一個威脅到帝國霸權的龐然大物。”

      “而且東非的成長速度過於驚人,它的野心已經不僅僅滿足非洲大陸,而是向著南美,歐洲,亞洲,大洋洲擴散。”

      “而上述區域又都是英國利益的核心區域,我們在南美的利益,就已經被東非和美國剝奪,歐洲的利益受到德國的嚴峻挑戰,而世界大戰期間,東非也是導致我們沒有將德國徹底壓製下去的重要因素。”

      “而印度洋方向,東非更是我們直接的威脅,印度,澳大利亞,波斯這些國家和地區都麵臨東非的軍事威脅。”

      印度事務大臣澤特蘭侯爵對於這一點就深有體會,他向內閣成員們說道:“過去的二十年,東非建設了一個對印度的包圍圈,在東麵有他們的普吉島軍事基地,西麵是瓜達爾軍事基地,在北麵他們的手伸入遠東帝國西域,阿富汗還有錫金等地方。”

      “這意味著,隻要我們和東非交惡,東非完全有能力在短時間把印度和本土的聯係切斷,讓我們永遠失去印度這個帝國最核心的殖民地……”

      隨著兩位殖民地事務大臣的講述,英國內閣的其他人員也紛紛對東非進行了分析,最後他們很悲哀的得出結論,那就是英國拿東非沒有一點辦法。

      

      鮑德溫首相苦笑著說:“早在19世紀末,我們就已經預料到無法遏製東非的發展,但是我們也無法想象東非在20世紀前期會發展的如此迅速。”

      “這個海外怪物,可以說是我們一手放任出來的,不過現在在追究責任也為時已晚。”

      從南非戰爭結束以後,英國就已經很清楚,再也無法限製東非的發展,甚至英國想找出一個遏製東非發展的棋子,都沒有可以利用的對象。

      甚至英國都無法像對待美國一樣對付東非,美國周邊好歹還有墨西哥這個扶不起來的阿鬥,在南美還有巴西,阿根廷這種體量上勉強說的過去的國家。

      東非旁邊一個像樣的國家都沒有,英國從始至終都不會考慮埃及,南非成為對抗東非的棋子。

      鮑德溫首相無奈的說道:“我們和東非的外交隻能處於被動的狀態,甚至不能得罪東非,現在東非還能保持克製,都已經算是對我們的最好的結果了,如果是德國那種國家,說不定早就把我們海外的利益連根拔起了。”

      財政大臣張伯倫這時開口說道:“即便如此,我們在應對東非問題上,也不能完全不出力,坐以待斃。”

      “現在英國的工作應該是避免我們被拖入戰爭中,不管歐洲還是亞洲都不能爆發一場針對英國的大戰。”

      對於1936年的英國來說,現在所有的活動,都圍繞兩點進行,那就是盡力維護其龐大的全球帝國,以及避免在歐洲和亞洲卷入一場大規模戰爭。

      張伯倫繼續說道:“我們在世界的統治已經不再穩固,完全要看其他國家的臉色,尤其是德國和東非。”

      “這兩個國家任何一個發起一場針對英國的戰爭,英國都將不可避免的徹底沒落,將世界的權柄交出來。”

      “因此,我們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最好能夠讓英國完全置身事外,盡可能保留我們的利益。”

      這明顯是很喪氣的話,也證明了如今英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失勢。

      “不要說東非和德國,就算蘇聯,美國和日本這些國家,哪一個也不是現在英國能夠應付的。”

      “我們的工作,應該轉移到挑撥這些國家的矛盾和爭端上來,從而讓他們忽視英國,同時應該拉上法國,法國和我們麵臨著同樣的困境,所以兩國更應該在對外政策上保持一致,抱團取暖。”

      鮑德溫首相對於張伯倫的建議表達了肯定,他說道:“既然我們無法限製東非,也應該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至少不讓東非把所有的關注放在英國身上。”

      “所以為了做到這一點,我認為接下來帝國對東非的外交工作應該這開展,在南美挑撥東非和美國的關係,在歐洲讓他們和德國矛盾激化,在中東讓蘇聯和東非競爭,在遠東讓日本和東非對壘。”

      “這個方針同樣適用於其他國家,就比如挑撥美國和日本,東非,蘇聯等國家的矛盾。”

      “挑撥日本和蘇聯,美國,東非之間的矛盾。”

      “挑撥德國和蘇聯,東非之間的矛盾。”

      “挑撥蘇聯和德國,東非,美國,日本間的矛盾。”

      “讓德國,東非,蘇聯,美國,日本五個國家混亂起來,英國才有可能置身事外。”

      作為世界知名的攪屎棍,果然英國在對外問題上,還是一如既往的惡心所有人。

      張伯倫對鮑德溫首相的這個策略就表達了支持態度,他說道:“這五個國家,也是對英國威脅最大的五個主要國家,如果能夠讓他們之間的矛盾激化,對於英國而言是最有利的。”

      德國威脅的是英國在歐洲的利益,這也是英國最核心的利益,關係著英國本土的存亡。

      然後是蘇聯,蘇聯對英國的威脅,更準確的說是英國上層階級的威脅甚至要超過德國。

      東非則是英國海外利益的最大威脅者,超過半數的英國海外殖民地都麵臨東非的威脅。

      然後是日本,日本目前是侵蝕英國在遠東利益的主要破壞者。

      最後是美國,相對於其他國家,美國毫無疑問對英國的威脅最小,甚至某種程度上是英國唯一可以合作的對象,如果英國衰落的結局無可避免,那通過和美國交換利益,是英國盡可能保全其利益的唯一選擇。

      鮑德溫首相說道:“德國,東非,日本和蘇聯這四個國家,是以後英國外交事務的重點關注對象,尤其是挑撥他們之間的矛盾。”

      “讓德國和蘇聯對峙,可以緩解我們在歐洲的壓力,而讓其他國家和東非發生衝突,可以穩定我們在印度洋和地中海的利益,最後是日本,我們要先激化美國和日本的矛盾。”

      “不應該先讓日本和蘇聯對上,那樣蘇聯現在的主要任務應該是優先對付德國,畢竟德國比蘇聯還是有些強大……”

      鮑德溫首相看來,德國和蘇聯兩個國家如果能夠先兩敗俱傷,對於英國是最有利的,否則的話,德國先對付西歐,英國的其他方向戰略也就不用考慮了。

      那個時候,英國唯一要想的就隻剩下是否能在德國對西歐戰爭中存亡下來的問題。

      所以在明確阿道夫政府必然會發動戰爭的前提下,優先挑撥德國和蘇聯之間的矛盾,就必須放在首位,而這種情況下,就不能過多的削弱蘇聯,因為蘇聯本身就已經比德國落後太多。

      所以,在德國和蘇聯開戰前,對英國而言比較理想的情況是日本不會配合德國在東麵對蘇聯展開進攻。

      等到蘇聯和德國消耗的差不多的時候,英國就可以拉上法國,重新穩固兩國在歐洲事務上的主導權,再借助整個歐洲的力量,來維持兩國海外的利益。

      (本章完)
章節報錯
推薦閱讀

本站隻收錄已完結小說,所有小說由網友上傳,如有侵犯版權,請來站內短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處理。

可樂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