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雙擊屏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18章 對日“包圍圈”

      誠然,東非和日本兩個國的家之間的關係一直很冷淡,雙方暗藏著敵意,但是日本政府和軍方很清楚,日本沒有和東非這種世界性大國全麵對抗的資本。

      所以,日本對東非在戰略上的安排,從來不是全麵對抗,而是通過迂回手段,或者局部戰爭達到“拒止”和“反介入”。

      也就是通過綜合運用軍事和非軍事手段阻止東非軍事力量進入特定區域,如爭議海域、空域或陸地,或大幅增加東非介入的成本與風險。限製東非軍事上的機動自由,削弱兩國技術上的差距,並在爭議地區建立防禦“緩衝區”以阻止東非這種超級大國的軍事力量投送。

      而橫在日本和東非勢力範圍之間的“緩衝”區域,正是太平洋。

      日本本身是一個島國,四麵被太平洋環抱,而東非同樣在太平洋有諸多海外基地,殖民地據點和勢力範圍。

      並且這些東非插在太平洋的“釘子”,正好對日本的地緣戰略有較大影響。

      在日本北麵,有東非的阿拉斯加海外領地,這是東非海外比較重要的一個殖民地,即便不考慮東非,阿拉斯加放在世界上,人口,經濟等領域也能算一個小型國家。

      作為一個“小型”國家體量的阿拉斯加,客觀而言,它人口有兩百萬,放在整個太平洋國家中也不算多。

      20世紀三十年代的太平洋地區,人口超過一千萬的國家和殖民地就超過十個,在這十個國家,人口最少的加拿大,在1931年的人口普查中,也有一千零三十多萬。

      同時,太平洋地區還有很多人口超過百萬的國家和地區,阿拉斯加根本排不上號。

      但是,阿拉斯加的經濟和工業能力,卻不容忽視,它有一個外號叫做“小加拿大”。

      加拿大雖然在國際社會上的活躍度不高,並且多以英國殖民地形象參與國際事務,但不可否認,加拿大即便放在全世界也是一個經濟,工業和農業等實力都很強的大國。

      在北美如果沒有美國,那加拿大甚至就是“霸主”一樣的存在。

      而阿拉斯加能獲得“小加拿大”的稱號,在於它很多方麵和加拿大類似,像一個縮小版的加拿大。

      依托比較豐富的資源和一定的人口規模,阿拉斯加發展出了一套比較完整工業,甚至在東非的海外領土中,都能排在首位。

      東非本土也是支持阿拉斯加工業發展的,畢竟這塊地方,在20世紀前期,不發展工業也沒有其他出路。

      所以,阿拉斯加在太平洋地區算是一個工業相對發達的地區,並且擁有一定的自主軍事力量。

      毫不客氣的說,除了太平洋的幾個大國以外,其他太平洋國家能夠對阿拉斯加產生威脅的幾乎沒有。

      而能對阿拉斯加產生威脅的大國中,日本毫無疑問排在首位,一方麵是日本距離阿拉斯加比較近,同時阿拉斯加的地理位置,對於日本來說比較重要,占領阿拉斯加,日本就擁有了進軍北美的前沿基地,同時可以控製白令海峽。

      阿拉斯加發展工業,毫無疑問,它就必然對遠東市場頗為依賴,畢竟加拿大和美國都是工業大國,而阿拉斯加重視遠東市場,又會和日本工業產生競爭。

      農業領域,阿拉斯加的耕地資源比較有限,因此阿拉斯加的農業利用率較高,同時大力發展漁業,這使得阿拉斯加經常和日本漁民發生衝突。

      總而言之,阿拉斯加這個太平洋“小強”,它雖然不能對日本構成威脅,但是和日本的矛盾並不小。

      然後是日本東麵,主要就是亞洲大陸東部,東非這些地方,沒有什軍事存在,但是,東非在遠東帝國還是有一些影響力的,尤其是在過去的長期經濟和貿易等交流中,東非也在遠東扶持了一定規模的利益群體。

      這部分利益群體,雖然無法左右遠東帝國的決策,但也至少能說得上話,而現在遠東帝國和日本是敵對國,東非就有能力,通過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影響金陵政府對日本的態度。

      然後是日本南方,這也是東非和日本利益衝突最大的區域,其中,南琉球群島更直接是日本和東非矛盾的具象化爭議地區。

      同時,南琉球群島往南,東非的勢力也越強大,是東非太平洋艦隊的主要活動區域,中間還有東非和遠東的珠海經濟區。

      最後是日本西麵,西麵東非的力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隻有一個可有可無的北夏威夷殖民地。

      即便如此,北夏威夷殖民地的存在,也補齊了東非對日本“包圍圈”的最後一環,這使得一個粗略的包圍圈,在地圖上將日本“圍困”在中間。

      因此,東非在太平洋地區,即便構不成對日本威脅最大的國家,也能排在前列,而東非之前的威脅,無非就是美國,蘇聯和遠東帝國三個國家。

      當然,現在日本大概率是不把遠東帝國放在眼的。

      一說到日本,恩斯特的談性就大大的升起,他從茶幾的抽屜,熟練的掏出一張已經有些磨損的《日本周邊形勢圖》平鋪在桌麵上。

      這張地圖完全以日本為核心,並且標注了周邊國家的軍事力量分布,而其中用醒目紅色圈注的地方,就是東非在太平洋地區的勢力分布。

      “你看,我們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勢力範圍和經濟影響區域,共同構成了一個對日本的包圍圈,雖然這個所謂的包圍圈,比較有名無實,可單從地圖上,絕對能給日本帶來極大的壓力。”

      恩斯特用手繞著日本周邊的東非據點畫了一個圓後對弗德希皇儲說道。

      弗德希皇儲配合著說:“如果不考慮我們很多殖民地薄弱的力量,僅從這張地圖上來看,如果我是日本政府,肯定也會感到焦慮。”

      “恐怕全世界也隻有英國能帶給日本這個感覺,但是,英國本身無法給日本帶來壓迫感。”

      英國在太平洋的勢力範圍同樣不小,並且還有加拿大,澳大利亞這樣格外強悍的殖民地,作為英國的戰略支點,同時,英國在遠東帝國的軍事實力也不容忽視。

      可是,對日本政府而言,英國和東非誰的更危險,毫無疑問是後者,不提東非本土的強大,單單是東非在南洋的太平洋艦隊就足以讓日本不敢對東非掉以輕心了。

      恩斯特把手挪到蘇聯所在的位置:“現在,日本麵臨我們,就有蘇聯周邊國家一種麵臨蘇聯一樣的感覺。”

      

      “日本也是蘇聯的鄰國,大家都知道蘇聯在遠東帝國的實力很薄弱,可任何蘇聯的鄰國,就沒有一個不畏懼蘇聯的。”

      “對於蘇聯的眾多鄰國來說,僅僅是地圖上的壓迫感,就足以讓他們感覺到窒息和深深的恐懼。”

      恩斯特本人就對這種感覺深有體會,畢竟他前世是遠東帝國人,而前世遠東帝國麵臨的還不是蘇聯,隻是一個殘次品的俄羅斯,但是遠東帝國人就沒有一個正常人在內心深處不對俄羅斯抱有警惕的。

      作為前世遠東帝國最大的陸地鄰國,俄羅斯在陸地上帶給了遠東帝國巨大的國防壓力,甚至不擺在明麵上來說,前世遠東帝國的陸軍的遐想敵中,俄羅斯必然排在前列。

      這種顧慮始終圍繞著遠東帝國的高層,即便在兩國關係最好的時間段也是如此。

      原因也很簡單,俄羅斯本身對遠東帝國政府而言,就是一個很不靠譜的國家,畢竟俄羅斯人一直對西方抱有幻想,想要加入西方陣營。

      如果說西方“接納”,哪怕隻是利用,俄羅斯也真有可能跳反,成為西方陣營對付遠東帝國的棋子,把槍口調換方向,對付遠東帝國,這種隱患一直存在。

      如果真發生了這種情況,那遠東帝國的北麵瞬間將成為最大的國防安全隱患之一,能與之並列的隻有美國在太平洋給予遠東帝國的軍事壓力,還有日本軍國主義卷土重來。

      一個俄羅斯,尚且如此,更何況是蘇聯這個遠超過俄羅斯的綜合體。

      在20世紀前期,別說蘇聯周邊的那些弱國,小國,就算最強大的德國,也不敢放鬆對蘇聯的警惕。

      阿道夫一直說蘇聯人是劣等種族,可真要是要對蘇聯下手時,他也絕對會拿出所有底牌押注上去,不敢給蘇聯一絲翻盤的機會。

      前世,德國在對付蘇聯時,實際上從一開始,就自認為付出了德國所能承擔的最大代價,僅開戰時,德國在兩國邊境集結的兵力就超過三百多萬。

      這種滅國戰的初始進攻兵力在前世曆史上,都可以稱得上空前絕後,可最後德國還是沒有成功。

      可想而知,蘇聯這個國家在20世紀前期的壓迫感,有多恐怖。

      恩斯特因此斷定說:“日本在麵臨帝國在太平洋的軍事部署,必然也是帶有這樣的壓力,因此,日本在和帝國的戰略中,他們不可能和我們完全翻臉。”

      “即便兩國真進入戰爭狀態,日本最大的追求,應該也隻是把帝國的勢力,驅趕出太平洋,然後通過控製馬六甲海峽,還有巽他海峽等戰略要地,將帝國海軍阻擋在印度洋。”

      “我們也可以把這種戰略稱之為拒止作戰,或者反介入戰略,本質上是一種主動性防禦策略。”

      弗德希皇儲自然也是這樣認為的,他說道:“按照這種戰爭思路,日本隻需要將帝國的太平洋艦隊消滅,並且占領馬六甲海峽等幾個關鍵節點,就可以掃清帝國在太平洋的勢力範圍。”

      “除了太平洋艦隊以外,我們在太平洋方向的其他軍事力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太平洋艦隊的核心在南洋海域,假如我們和日本爆發戰爭,南洋就是戰爭初期,兩國海軍決戰的地點。”

      “再假設,太平洋艦隊真覆滅或者被迫退出的話,帝國在太平洋的力量,也就幾個大殖民地或許可以給日本增加一些麻煩,但是改變不了大局。”

      東非在太平洋的幾個大殖民地,無非就是阿拉斯加,東加曼丹,棉蘭老島和克拉地峽,同時還要算上東非在南洋的唯一海外行省蘭芳。

      這幾個地區,最少的也有幾十萬,阿拉斯加,東加曼丹,棉蘭老島三地的人口更是分別超過百萬。

      僅僅是這三塊地方,總人口在1936年就可能接近七百萬,所以,東非在太平洋並非除了本土派出的軍事力量和人員以外,就無人可用。

      東非在太平洋其實也已經有了一定的人口基礎,這些人口不說全部支持東非,在東非和地區其他國家爆發衝突和戰爭的時候,也會站在東非一邊。

      即便淪陷敵手,也會有人繼續順應東非中央政府的號召,堅持和敵人抵抗。

      不過,他們的能力也就止步於此了,可以給敵人造成源源不斷的麻煩,但是起不到決定作用。

      假如東非本土真放棄這些地區,他們大概率無法把來犯之敵,通過自己的力量驅趕出去。

      當然,如果他們能做到這一點,那就另當別論,通過自身的力量和敵人堅持抵抗,並且最終不借助外力,讓敵人退出,這種情況發生,這個地區事實上就已經完成了“畢業”。

      所謂的“畢業”,可以這理解,他們既然有能力擊退敵人,然後維持獨立,這是事實就已經有了擺脫東非的能力,轉化為獨立國家。

      這就像現在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它們雖然名義上是英國的殖民地,可如果真和英國分家,也會過的很不錯,並且可以正常維持國家的運作。

      恩斯特就說道:“如果真要挑出我們在太平洋地區最獨立自主的殖民地,那我想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的優勢在於,他是帝國在太平洋,甚至整個世界海外殖民地中,唯一擁有自治權的。”

      阿拉斯加擁有自治權,這在東非海外殖民地中是獨一份的存在,當然,阿拉斯加的自治權依舊受到東非本土的約束,並不像英國自治權比較高的海外殖民地那樣。

      更具體來說,阿拉斯加在東非的地位,更像南非在英國的地位,算是半個國家,其他諸如財政,軍事,外交都依舊受到本土控製或者影響。

      而加拿大,澳大利亞這種,完全可以看做獨立的國家,他們和英國的關係更像是合作者,包括地位上也是如此,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他們在麵對本土時,完全是坐在一張桌子上,英國也必須給予他們絕對的尊重,而不是像對待印度這種地方一樣的奴仆。

      (本章完)
章節報錯
推薦閱讀

本站隻收錄已完結小說,所有小說由網友上傳,如有侵犯版權,請來站內短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處理。

可樂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